又引“斗毆條”“不斗,故毆傷人者,加傷罪一等。”意思是如果受害人沒有還手,施暴人單方面施暴的話,罪加一等。
看得出來,那時候的法律跟現在的法律并無太大出入。
朱溫理屈詞窮,只能將寇彥卿貶官。
這已經很照顧寇彥卿了,而寇彥卿卻放出狠話,拿出一萬貫巨款,懸賞崔沂的人頭。
統治者最忌諱“元老功勛”們居功自傲。朱溫大怒,派人警告寇彥卿崔沂少一根毛發,朕殺你全家
崔沂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他的哥哥是僖宗朝宰相崔沆父親是武宗、宣宗兩朝宰相崔鉉祖父是義成軍節度使崔元略叔祖父是宣宗朝宰相崔元式曾祖父是尚書右丞崔儆。
注意某度的人物詞條中,說崔元略是崔元式的弟弟,同時又說崔元式是崔元略的弟弟。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崔元略是哥哥,崔元式是三弟。
另外,崔沂的哥哥崔沆,還是成語“沆瀣一氣”的出處。
當時875年,僖宗乾符二年,崔沆是主考官知貢舉,連夜批閱考卷,忽然發現一個才華橫溢的考生,不禁大加贊賞,當即“”,這名考生名叫崔瀣,金榜題名。按照慣例,及第的考生要去主考官家里拜訪,從此結成親密的師生關系,并在將來的官場上相互照顧。這一年,崔沆、崔瀣的名字正好組成“沆瀣”一詞,本意是夜間的水氣、霧氣。于是,有人就在榜前開玩笑地說了一句“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當時,“沆瀣一氣”只是一句諧音梗,根本不具備任何貶義色彩。本次開科取士也不存在任何營私舞弊的現象。后來,崔瀣憑借出色的才華平步青云,同行們羨慕嫉妒恨的同時,無端地懷疑他當初是托了關系、走了后門,通過不正當手段及第,所以才開始拿“沆瀣一氣”抹黑、詆毀師生二人。日深月久,這個詞才被人為地加上了一層貶義色彩。
特別需要提一句的是,崔沆為官清正,曾遭“保研黨”迫害,卷入“韋殷裕案”。崔沆是韋殷裕的大舅哥,所以被貶官。
“保研黨”垮臺后,崔沆才重新進入中央。黃巢犯長安時,因不愿助紂為虐,而被黃巢殺死,為國捐軀。
這位崔沂,非常耿直,非常厚道。昭宗朝時負責起草皇帝詔書知制誥,某次與顏蕘、錢珝一起秉筆,顏蕘、錢珝都是著名大詩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之輩,二人一邊揮毫潑墨,一邊談笑風生,有說有笑,而崔沂則專心致志地埋頭書寫。
片刻之后,三心二意的顏蕘、錢珝已經談笑間洋洋灑灑起草了幾十份,不僅保量,更保質,皆稱滿分作文,而崔沂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與二人相提并論。崔沂深覺慚愧,于是主動向宰相提出辭職申請,說自己才疏學淺,實在有愧。于是,改任諫議大夫。
諫議大夫,執掌議論,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言官、諫官,專門給皇帝和大臣挑毛病。從崔沂主動辭職的做法,就可以一窺其剛正不阿、耿直無私的性格了。對待自己尚且如此嚴格,何況監督其他人。也難怪把他安置在諫議大夫的工作崗位上,也算是用人所長了。
也正因他做著這份工作,所以才有今日彈劾寇彥卿之奏請。
通過或是血腥王重師、或是溫和寇彥卿的手段,后梁集團“從龍功臣”們得到了一定的威懾,囂張跋扈的情形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基本撫平了境內局勢后,朱溫的病情稍有好轉。這時候,河北地區的問題兒童劉守光,及時為朱溫的北伐計劃送來了一個機會。
吞并河朔地區,一直是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的宏偉志向。開平四年910十一月,劉守光集結部隊,準備南下侵襲定州義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