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謀反案
王建年事已高,且養子眾多,多達120人,諸養子手握重兵,身居高位,都在覬覦接班人的位置,比如王宗佶。
迫于現實,王建封次子王宗懿為皇太子,并把中央禁軍的指揮權交給他,設置永和府,在文武百官中挑選杰出人士,作為太子爺的幕僚。“太子幫”勢力日益增長,做好了接班的準備,只等老皇帝駕崩。
太子王宗懿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對王建的功勛舊臣一律排斥,作為“舊臣幫”領軍人物的唐道襲,成了王宗懿的頭號打壓對象。
上一個與唐道襲爭斗的是王宗佶。看來王宗懿并沒從干哥哥身上學到足夠的教訓。
王宗懿多次公開羞辱唐道襲,毫不掩飾自己對他的蔑視和排斥。二人在王建面前互相指控,互潑臟水。
一邊是親兒子,一邊是親信舊臣。王建只好把唐道襲外放,讓他到興元府,當山南西道節度使,距離產生美。
至此,應該說王宗懿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可事與愿違,偏偏在這個時候,岐蜀關系破裂,興元府成了戰爭前沿陣地,唐道襲在興元前線再立奇功,于是被重新調回中央,再度出任樞密使。
王宗懿繼續發難。于是唐道襲被明升暗降,授予太子太保,丟了一切實權。“太子幫”再次獲勝。
如今,功勛舊臣們被打壓地抬不起頭來,“養子幫”更是不勞王宗懿親自動手,很早之前,王建就著手打壓了。太子爺王宗懿前途似錦。
為了讓前蜀擁有一位合格的接班人,王建命人挑選性情淳樸、道德高尚的飽學之士,做為王宗懿的家庭教師,教導他帝王之術。然而王宗懿卻對帝師甚是無禮,甚至一句話都不跟他們說,整日與伶官戲子等游戲胡鬧,毫無節制,而且王宗懿性情暴躁、兇殘暴虐,屬官們沒有一個人敢勸諫。
王宗懿還沒有正式走上皇帝的工作崗位,卻已經暴露出了昏君的苗頭。
乾化三年913的7月初,王建打算在七夕節7月7日這天出宮游玩。就在前一天7月6日,王宗懿召集諸位親王及中央高級官員宴飲,大家歡聚一堂,把酒言歡,“且議七夕從行之禮”。
心思縝密而又狹隘多疑的王宗懿則不動聲色地清點著赴宴人數,發現王宗翰王建養子、潘峭、毛文錫三人缺席。
王宗懿大怒,說王宗翰不來赴宴,肯定是潘峭、毛文錫從中挑撥離間把缺席赴宴上升到政治站隊的高度。
在宴飲的時候,王宗懿的兩位親信徐瑤、常謙,不斷地看向唐道襲,還偷偷交頭接耳,交換眼神。唐道襲大為恐懼,以上廁所為借口,提前逃離宴席。
次日7月7日一大早,王宗懿就入宮告狀,空口無憑,愣說潘峭、毛文錫挑撥我們兄弟之間的感情。
王建不加調查,立即將二人貶出朝廷。
知父莫如子。王宗懿知道,挑撥養子與太子的感情,是王建心中最不可觸碰的紅線,“養子”是他最敏感的神經,最大的忌諱。
王宗懿得意洋洋地走出了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