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危機
朱友貞調兵遣將,派“外戚幫”袁象先前往抵擋,袁象先趕赴前線后,淮南軍團立即撤退。這種結果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淮南軍的先鋒官是朱瑾,而其統帥則是徐知訓徐溫之子。后文將講述淮南的政局動蕩,到那時,會看這次權臣之子徐知訓與“外戚幫”的詭秘對抗,也許就不難理解了。
淮南在南部危機中只扮演了一個醬油男的角色,更大的危機則來自于帝國的最南端嶺南地區。
黃巢之亂時,嶺南亦遭荼毒。當地有位軍官,在抵抗草軍的戰斗中屢屢立功,累功升為封州刺史。
下面就是一起見證奇跡的時刻這位軍官名叫劉謙。據說他才華出眾,骨骼驚奇得到了前宰相、嶺南節度使韋宙的賞識,更讓韋宙不顧門第之懸殊,而把侄女下嫁給他。
韋宙出身于京兆韋氏,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是政壇顯赫人物,其父韋丹為“元和中興”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宣宗皇帝讀元和實錄時,深受感動,下詔為韋丹刻石記功,并提拔韋宙做官。
韋宙后來官升宰相、嶺南節度使。父子倆在憲宗、宣宗兩朝政績卓然,百姓有口皆碑,父子倆也因此同被收錄進循吏傳。“循吏傳”專門記載重農宣教、清正廉潔、有口皆碑的好官。
就是這樣一位出身顯赫的達官顯貴、政治局委員、省高官,居然要把侄女弟韋岫的女兒嫁給一個平民百姓、小商小販出身的低級軍官連排級劉謙。當時,身邊很多人都表示反對這門親事,韋宙、韋岫兄弟眼光獨到,說莫欺少年窮,此人日后必有一番大作為。
劉謙娶了韋氏之后,韋宙病逝,在他去世幾年后,黃巢之亂才爆發,而當黃巢進犯嶺南、劉謙升任封州刺史的時候,韋宙已經去世十多年。刺史,并非韋宙的最終預言,他的預言是更長遠的未來。
黃巢在廣州盤踞的時間并不長,隨后便開啟了北伐之路,過淮河、入東都、占潼關、犯長安。
黃巢勢力雖然離開了嶺南,卻徹底瓦解了唐王朝對這里的統治根基,造成了嚴重的混亂和真空,為各路英雄豪杰留下了一個群雄逐鹿的溫床。
劉謙等英雄好漢們紛紛崛起,兼并整合。不出一年,劉謙就擁有了一支龐大的軍事力量,兵馬過萬,戰艦過百,成為兩廣沿海一帶有名的軍閥。
劉謙病逝后,治下的一百多原住民打算趁機叛亂,被其長子劉隱韋氏之子迅速而果斷地鎮壓。隨后,時任嶺南東道節度使劉崇龜便表奏劉隱頂替父位。
劉崇龜的家世在前文第140章最后的稻草已有提及,因為他的哥哥劉崇魯被關西集團利用,演了“掠麻罷官”的鬧劇。巧合的是,“掠麻罷官”和劉崇龜表奏劉隱襲位發生在同一年894。
劉崇龜實在是太生氣了,不到一年就氣死了。那一年895,昭宗正忙于布局“親王典兵”,于是就改嶺南東道為清海軍,讓薛王李知柔赴鎮廣州,以宰相銜做廣州清海軍節度使,接替劉崇龜。
關于劉崇龜,有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讓我們先來看一份刑事案件的初步調查報告
案由入室殺人。
現勘死者為年輕女性,約20歲,膚白貌美,為利刃所傷,當場斃命;死亡時間為半夜;現場遺有大量血腳印,并一直延續到碼頭,死者衣服亦有血手印,經調查,血腳印、血手印均為某富二代所遺留;案發次日天亮時,該富二代已經離開案發現場一百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