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才被人打撈,重新獻。
劉邦稱帝后,得到了該玉璽,據記載,玉璽刻有“受命于天,既壽且康”八個字,然而傳說中的傳國玉璽應該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也就是說,如果史料都是真實的,且無筆誤、訛漏的話,劉邦手里的就已經是山寨版的了。
王莽篡漢的時候,向太后逼要玉璽,太后一怒之下,把玉璽摔在地,摔去了一個角,后來用黃金修補,故而傳國玉璽得到一個小名,“金鑲玉”。俗話說“有眼不識金鑲玉”中的金鑲玉,就是指傳國玉璽。
漢末董卓作亂時,這個玉璽再次失傳,據說被孫堅從枯井中撿到;之后又被袁術訛詐到手;袁術死后,玉璽輾轉來到曹操手中
傳到隋朝,隋煬帝死后,玉璽被人帶入漠北,從此在中原銷聲匿跡。李世民不得不再次山寨了玉璽。之后隋朝的政治犯從漠北逃回中原,將玉璽獻給李世民。
一直到唐朝末年,黃巢進犯長安,據說這個玉璽再次下落不明。
現在,傳真和尚獻了“玉璽”,說這是黃巢犯長安時,他的師父無意間得到的,只知其精美絕倫,卻不知其為何物,一直珍藏了四十年,而他最近手頭缺錢,便想到市場出售,這才被人認出,特來進獻。
李存勖非常高興,文武百官一齊道賀,大擺宴席,不醉不歸。
值得一提的是,王建那里也有一個“傳國玉璽”,據說是僖宗幸蜀時,由田令孜帶去成都的,被田令孜藏匿,后來被人發現,獻給王建。
這些玉璽的真假無須鑒定,因為它的真假毫無意義,它同樣只是一個信號,如同“尚書令”一樣,是有雄心壯志的梟雄們的探路石,是登基稱帝路的重要里程碑。
任何一個打算稱帝的人,都會得到來自民間的“傳國玉璽”,境內都會出現各種祥瑞。這是稱帝的一般套路。
張承業聽到這個信號后,立即從太原趕奔魏州,苦口婆心地勸阻李存勖,不要心生邪念
“大王世代忠于唐室,所以老奴我盡心服侍大王父子兩代人,長達三十年之久今日,河北粗定,然而朱賊尚在,大王則能急于稱帝大王應該先徹底消滅朱賊,為二圣昭宗、哀帝報仇,然后尋訪李唐王室后裔,擁護他們繼承大統,再南征淮南、西討前蜀,恢復大唐昔日江山”
匡扶唐室,只不過是李存勖的政治口號,某些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事兒,騙別人的鬼話,怎么能把自己騙了呢張承業,你入戲太深了吧。李存勖是這么想的,但嘴不能這么說。
李存勖做出很為難的樣子,“我也不愿這樣,可是你看,他們非得這樣盛情難卻嘛,我也是騎虎難下啊。”
李存勖攤牌了,不裝了,我就是要登基稱帝。
李存勖,你這個渣男,你欺騙了我,欺騙了我的感情張承業痛苦不堪,放聲痛哭,“天下人民浴血奮戰,全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匡扶唐朝而今大王你竟然要自己當皇帝”
張承業是天真的,單純的,他對唐王朝的忠心是感天動地的。匡扶唐室,是他畢生的事業和追求。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他盡心輔佐李克用、李存勖,把大好青春30年獻給了河東集團,殫精竭慮了一輩子,眼看革命已經處在勝利前夕,李存勖卻突然叛變革命,竊取勝利果實李存勖,你與朱溫是一丘之貉
哀莫大于心死。
我們無法去體會張承業的痛苦,畢生心血毀于一旦,精神殿堂瞬間崩塌太殘忍,太殘忍。
張承業老淚縱橫,哀號著喊出令人無比心碎的一句話“你可坑死我了誤老奴矣”
返回太原后,張承業絕食殉唐。
喜歡五代十國往事五代十國往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