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毀梁1
朱溫建立后梁,吸取了唐朝寵信宦官的教訓,通過殘殺戮的手段將宦官毒瘤徹底鏟除,將被宦官把持已久的權力收回。詭異蹊蹺的兩場宮廷政變之后,末帝朱友貞寵信外戚,使后梁難逃外戚干政的局面。
以袁象先、趙巖、張氏兄弟為核心的“外戚幫”,為了爭權奪利而不斷打壓功勛舊將,瓦解著后梁政權。
梁晉沿河對峙期間,“外戚幫”在后方猜忌、迫害前線統帥。
1,劉鄩
劉鄩屯駐莘縣時,“外戚幫”指責劉鄩玩寇不前、擁兵自重,對朱友貞說劉鄩是第二個楊師厚。朱友貞聽信讒言,深居后方卻對前線指手畫腳,接連下詔催促劉鄩出戰。劉鄩抵擋不住壓力,只得在對后梁軍隊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出戰,終于在魏州附近的故元城遭遇慘敗。
“外戚幫”于是借口故元城之敗,欲治罪于劉鄩,下詔讓他進京面圣述職。劉鄩自知兇險,抗旨不遵,拒不奉詔。朱友貞擔心會將他逼反,這才不再強求,順水推舟,讓他出任滑州宣義軍節度使劉鄩暫駐滑州。
不久之后,河東軍猛攻黎陽渡口,威脅滑州。劉鄩率部頑強抵抗,終于將河東軍打退。與此同時,河東境內新州兵變,盧文進殺死李存矩,叛逃契丹,并勾引契丹大軍入侵河東北部轄境。
這是后梁的反攻河北的絕佳機會。劉鄩因剛取得黎陽保衛戰的勝利,所以壯著膽子來到京師,面見朱友貞,一方面是負荊請罪,消除誤會,表明自己確實沒有謀反之意;另一方面則是出謀劃策,勸朱友貞發兵渡河,趁契丹南侵之際,收復河北故土。
“外戚幫”則抓住機會,翻舊賬,彈劾他故元城之敗,把后梁喪失河朔的黑鍋甩到劉鄩頭,免除了劉鄩的宰相銜,貶為亳州團練使。
河朔之所以會淪陷,“外戚幫”要負首要責任。是他們慫恿朱友貞分割魏博軍,由此使得魏博軍投降了河東,而在之后的爭奪戰中,也是他們在后面瞎指揮,才導致前線連吃敗仗。即便前線將領有過錯,也只能是承擔次要責任。
劉鄩成了“外戚幫”的替罪羊。這次甩鍋,也讓后梁失去了一次收復河朔的機會。
是金子,到哪兒都能發光。被貶到亳州后,恰逢淮南北侵,劉鄩大敗淮南兵團,并渡淮反擊,斬獲甚多。不久之后,兗州張萬進叛梁聯淮降晉,朝廷不得不重啟劉鄩,讓他掛帥平叛。劉鄩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交給的任務,與牛存節一起先擊退淮南援軍,再攻陷兗州,獻張萬進的人頭。
劉鄩憑借實力重新坐鎮兗州,加宰相銜制授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半年后,河中朱友謙叛梁降晉。朝廷命這位“救火大隊長”劉鄩掛帥,西平叛,給他派的副手是華州感化軍節度使尹皓、崇州靜勝軍節度使溫韜、中央特派員段凝。
其中,溫韜就是著名的盜墓賊,盜挖了除乾陵以外的所有唐朝皇陵,靠大肆賄賂“外戚幫”而在后梁朝廷立足;段凝,朱溫的大舅哥,朱友貞的舅舅,“外戚幫”嫡系成員,是這支平叛隊伍的監軍、政委,主要任務是監視劉鄩的一舉一動。關于尹皓的記載并不多,從僅有的記載中又可以看出,他也是“外戚幫”的狗腿子,剛愎自用且心胸狹隘,緊抱“外戚幫”的大腿,陷害忠良。
可想而知,劉鄩要面臨的艱難險阻了。自己人永遠比敵人更可怕。
果然,平叛失敗,河中地區被河東李存勖控制。接下來,“外戚幫”毫無懸念地要借題發揮,甩鍋給劉鄩了。
劉鄩與朱友謙是兒女親家,當劉鄩率軍抵達陜州時,先派人給朱友謙送去勸降信,為他分析利害,勸他懸崖勒馬、迷途知返。書信往來近一個月,勸降無果,劉鄩才發動攻擊。于是,尹皓、段凝借題發揮,在朱友貞面前打小報告,歪曲事實,指責劉鄩暗通匪寇,故意逗留不前,貽誤戰機,故意放河東援軍進場。
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能夠勸降對方,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策。任何時候,強攻城池都是最后的無奈選擇,即便將其攻克,攻城方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