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久之后的馮道后浪推前浪,成為世界歷史上空前絕后的真正“不倒翁宰相”,不過綜合來看,馮道比起張全義來,還是稍微遜色一些。
張全義之所以創造這個官場奇跡,主要是他識時務,明白事理,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他與郭崇韜可以形成鮮明對比。
翻看張全義的早年經歷,不難看出,與朱溫有些類似,都是社會底層,不如意,然后投奔黃巢草軍,積累軍功,漸得功名。
然而在黃巢落敗前,張全義在各方面都是蓋過朱溫的。比如出身,張全義比朱溫強,農民、縣政府臨時工幫傭黃齊政權建立時,張全義是吏部尚書,吏部是六部中地位最高的,部長一哥,而朱溫只是一個做外圍的。
所以在朱溫心里,對這位老同事也是有些猜忌的,有好幾次動了殺他的念頭。
張全義也明白這個道理,位高權重從來都是招災惹禍的根源,更不能搶了領導的風頭,所以張全義處處避讓、謙卑謹慎。
在歸附朱溫前,張全義就處處忍讓李罕之,在強勢的李罕之面前,張全義認慫裝孫子,以至于連手下都看不下去
朱溫篡唐前,與張全義互為尚書令、中書令,地位相當,張全義于是累表推辭,又堅辭節度使,把名望、權力主動讓給朱溫。
不拉幫結伙、不結黨營私、不爭權奪利、不居功自傲、不炫富老老實實、本本分分,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勸課農桑,招撫流民,生活極為低調。貴為王爵,仍然不穿綾羅綢緞。雖然出身于行伍,卻尊奉儒生念書人,不迷信旁門左道,最愛讀老子、莊子,傾心于出世思想的道家學說,真正與世無爭。
某次,朱溫又動了殺心,已經布置好了鴻門宴,專等張全義自投羅網。
張全義的妻子儲氏明敏有才略,經常幫張全義鳴冤辯解,這一次,她徹底豁出去了,徑直來到朱溫面前,不顧君臣大體,竟然對朱溫破口大罵,厲聲指責道“我老頭張全義,不過就是一個只會種地的老農民種田叟耳三十多年了,沒干別的,你看看洛陽四郊,有一寸閑置荒蕪的土地嗎嘔心瀝血、盡職盡責,開荒農田,使百姓安康,使稅賦收入增加,為陛下打天下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現在上了年紀,半截身子都入了土了,陛下還猜忌他他都快要死的人了,怎么可能造反”
罵得朱溫啞口無言,只能賠笑求饒,“誤會誤會,我沒那個啥,求求你別再說了我無惡心,嫗勿多言。”為了證明自己絕無害他之心,朱溫就讓自己的兒子娶了張全義的女兒,結成兒女親家。
五代十國往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