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李德裕的平泉別墅想象成紅樓夢里的大觀園,里面全是李德裕精心栽培的各種奇花異草、珍木奇石,而這塊兒醒酒石就是園子里的鎮園之寶。大詩人白居易就非常羨慕李德裕的這塊兒石頭,經常專程來平泉別墅欣賞這塊兒石頭。
李德裕曾作一本家訓,其中一條就是針對平泉別墅中“移吾片石,折樹一枝,非子孫也”
等到黃巢之亂時,平泉別墅遭到了嚴重破壞,值錢的東西幾乎被洗劫一空,就連事后負責修繕洛陽宮殿的張全義,也沒少移栽平泉別墅里的花草。至于這塊兒李德裕最珍愛的醒酒石,也被張全義的監軍占為己有。
李德裕的孫子李延古,因受政治斗爭的牽連而無心入世,隱居在平泉祖宅,張全義為當地軍政一把手,慕名而來,欲請他做自己的幕僚,李延古始終婉言謝絕,張全義逢年過節總要攜帶厚禮看望這位李德裕之孫,二人私交很好。
當李延古得知醒酒石下落后,便找張全義哭訴,說我爺爺留有家訓,誰敢動園子里的一草一木,就是不肖子孫,如今,他老人家最珍愛的醒酒石被監軍霸占,我實在是愧對他老人家啊,哇哇哇哇
這塊兒醒酒石是有靈魂的,更是有情懷的。讓它物歸原主,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
于是張全義擺下酒席,宴請監軍,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全義對監軍說道“你應該聽說過李德裕吧他有個親孫子,就住在咱這片兒,李家平泉別墅舊址。前兩天他找我了,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老傷心了,說他爺爺最愛的一個醒酒石在你家擺著呢,他覺得對不起先人,你看,能不能遠看李德裕老前輩的面子、近看我的一點兒薄面,把石頭還給人家呢”
這位監軍也是死催的,憤然道“黃巢匪幫流毒天下,別的地方不說,就咱們洛陽這方園附近的,有哪個園林沒遭破壞難道只有平泉的一塊兒破石頭嗎”
禍從口出,當著和尚別罵賊禿。張全義同志就是如假包換的“草賊”出身,就是監軍口中十惡不赦、該死的“巢黨”。監軍不僅駁了張全義的面子,還指桑罵槐地侮辱了張全義。
張全義大怒不已,當即把他抽死笞斃之。此事發生后,“天下冤之”。
另外,有史料說朱溫曾把張全義全家女人不可描述,還因此險些被張全義之子張繼祚殺掉,前文分析過,是造謠抹黑另有人把張全義收劉皇后為干女兒也列為張全義的污點,說張全義賄賂、高攀劉皇后,以求在后唐保身,我們前文也分析過,這真不是張全義主動靠攏劉皇后勢力,而是劉皇后死乞白賴地認他當干爹,以證明自己不是賣假藥的劉叟之女,當時張全義推辭再三,是李存勖出面,“莊宗敦逼再三,不獲已,乃受劉后之拜”,所以舊五代史說“既非所愿,君子不以為非”。
總的來說,張全義的歷史評價是相當高的,充分肯定了他對河陽地區的建設,政績斐然。但是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誰是勝利者李嗣源。誰幫了李嗣源的大忙張全義。
五代史闕文就對張全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首先,認為張全義是反復無常的小人。“本初巢賊”,黃巢失敗后依附于諸葛爽,諸葛爽死后,與李罕之輔佐幼主諸葛仲方,不久之后與李罕之合謀驅逐幼主而自立,隨后又驅逐李罕之而獨占河陽。
之所以留給人們“忠心事主”的印象,不過是因他最后慧眼識珠,歸附了朱溫。他忠心事主,諸葛仲方是不是他的主公李罕之呢
其次,全面否定了張全義勸課農桑、發展經濟的行為,認為這是他“斂民附賊,以固恩寵”。
自從歸附朱溫之后,張全義傾盡糧草錢帛,竭力供應汴州勢力,為朱溫的南征北戰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所以五代史闕文說他助紂為虐,幫助朱溫篡唐。
還說張全義本應與敬翔、李振等一同被族滅,之所以非但沒有被殺,還受到禮遇的原因,就是他重金賄賂當權者劉皇后,還主動進獻郊天費用,這些難以計數的錢是哪兒來還不是搜刮的民脂民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