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之治】
大宋至道三年3月,宋真宗趙恒在內憂外患中有驚無險地走上皇帝工作崗位。
外患自不必多說,主要來自中原人民的老朋友——遼國,另外還有夏州李繼遷;內憂則是以川蜀內亂為代表的地方對朝廷的不滿,還有則是朝廷內部的反對派,比如反革命分子王繼恩等。
趙恒的操作中規中矩,首先對嫡系的提拔,比如幫他順利即位的寇凖、王欽若、呂端等人,再比如他的藩邸舊臣如李至、李沆等;
其次是對異己分子的清洗。在這方面,趙恒采取了非常溫和的手段,比如弱化“宮廷政變”的不良影響,王繼恩、李昌齡、胡旦等肯定是要被處分的,但貶黜他們的理由并非是“謀立趙元佐”,比如胡旦的罪名是在起草詔書時言論不當、涉嫌誹謗,王繼恩和李昌齡的罪名是交通結黨、泄露國家機密,并且處罰的力度也相對輕微,事后還得到了重新提拔;
對于趙元佐,趙恒不僅恢復了他的爵位,還多次表示要親自去探望病情;太祖諸孫也得以加官進爵;趙恒甚至為趙廷美平反,并給趙廷美的兒子加官進爵。
登基次年,趙恒大赦改元,改年號“咸平”,咸,普遍、全部的意思,平,平安、平息、太平,總之是希望一切都好的美好寓意。
但兩位國際友人——夏州李繼遷和遼國兩位新老朋友的想法不能說跟趙恒不謀而合吧,起碼也是大相徑庭。
在趙恒登基半年后,夏州李繼遷就進犯靈州,被守軍擊走;趙恒派使節訪問遼國,表達了愿意化干戈為玉帛,希望兩國冰釋前嫌,遼國則非常遺憾地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解三尺非一日之暖,事兒不大,咱接著干。
實際上,此時的遼國君臣正醞釀著對宋展開一場大規模軍事行動。
咸平二年7月,遼國發布了對宋開戰的命令。9月1日,蕭太后母子駕幸幽州,親征伐宋,以皇弟耶律隆慶為先鋒。
宋樞密都承旨王繼英上疏,懇請趙恒也能御駕親征,為前線將士加油鼓勁。趙恒予以褒獎,命王繼英馳赴前線,告訴前線皇上要蒞臨指導工作。“你先去,朕隨后就到。”
遼軍剛剛出動,蕭太后就接到一條噩耗:耶律斜軫病逝。
大將的隕落為這次出征蒙上了一層悲涼的陰影。10月,遼軍初戰失利,攻遂城不克。
耶律斜軫的病逝并未改變宋遼雙方實力對比,因為在最近一段時間里,很多我們所熟知的名將都離開了我們,比如潘美、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