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坐在評委席的有楊如水和幾名資深的音樂教授,而杜澤明和林清柔以及各部門領導們是坐在嘉賓席上的。即使身份特殊,在這次比賽上也并不能做評委,這也就意味著楊如水要一整天工作不能接近林清柔了。
與楊如水一同坐在前排的同是評委的教授們為這群為本次比賽捏了一把汗,今天不知道楊如水是怎么了,好像不太高興的樣子。別人可能看不出來,但他們是誰啊,都是過了大半輩子的人精了,楊如水的年紀可都沒他們大,這點小小情緒自然瞞不過他們。
楊如水表面比動聲色,但是坐在他旁邊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冷漠的氣場,如果仔細觀察這個人的話,就會發現他會時不時的走神,遇到不出彩的隊伍,這種心不在焉就更明顯了。當然,這在外人看來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他們不知道真是情況,只覺得他的表情很嚴肅。
頭發有些花白的老教授看了眼評委席的打分情況,憂愁的和鄰座的同行相互對視著,上一支隊伍的表演算是很不錯的了,但是楊如水給的分數依然不高。不過幸好比賽分數是不公開的,不然多打擊人的自信心,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這么嚴苛的評判標準的。
正當評委教授們憂愁的擔心大賽的比賽質量的時候,一支隊伍出現在了他們面前,讓人眼前一亮,而教授們則是眼前一暗。這是一支他們從未見過的合唱團,他們的精神風貌也跟別的來參加比賽的隊伍不太一樣。
楊如水在打完分后本來打算再走一下神,連續坐了一個小時是很累的,途中還要做點評。因為這是文化節上的比賽,即正式也不怎么正式,會有評委點評這個環節,以便幫助大家了解以及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和中國的古典音樂。
但是一見到這支隊伍,就被其吸引了注意了,戰術后仰調整坐姿,深吸一口氣表情逐漸凝重,不只是楊如水,整個評委席在看清這支隊伍的時候瞬間肅然起敬,只有觀眾席上還有稀稀拉拉的掌聲和說話聲。
前奏一起,楊如水就知道他們要演唱的曲目是《漁歌子》,他沒有看節目單的習慣。楊如水本著一視同仁的態度,盡量讓自己忽略演員造型上的違和感,專心傾聽他們的聲音。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是這是首詞的前一句,被人們所熟知。之前也有一支隊伍演唱過這首歌,是一個童聲合唱團,他們將曲子演繹的很好,是拍的上名詞的一隊,不知道這支隊伍會以什么樣的方式演繹這首歌。
出乎人們意料的,他們將那首歌唱的還不錯,感情到位了,聲音也很優美,雖然人數不多,但是該達到的效果的達到了,楊如水看了一眼女高音位置上的演員時,甚至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孔。
唱到最后一句:“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