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得幽深低沉鼓樂響起,公孫勝登時聞聲而動,披頭散發,揮舞拂塵,口中念念有詞,提科念經,繞壇作法。宋時江聽不懂亦不明白公孫勝所做何事,所施何法。不過他依舊神情肅穆,表情莊重,認真聆聽。現在他不知道他自己是不是得相信這些鬼神之事法咒之術了,自從經歷這穿越再穿越之后,宋時江覺得萬事皆有靈,既敬鬼神更敬蒼生。
鼓樂與誦唱齊鳴,青煙共蒼松一色。香火氤氳中,不知過了多久,聽到公孫勝振聲叫道:“祭法畢,掀幕。”
數萬將士與百姓聳然而立,氣氛更是莊嚴凝滯。氤氳香火中,鮮花環繞下,兩塊猩紅錦布被數十位將士合力掀開。兩座紀念碑巍然屹立于數萬民眾之前,俱高達數丈,由數萬塊青石雕砌而成,分碑身與臺座兩部分。臺座分兩層,四周圍繞漢白玉欄桿,四面均有臺階。碑身高大,四面雕刻祥云花飾,一座陽面鐫刻“忠義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刻有人名。細望之下,可見雷橫、王英、施恩、白勝、段景住、王定六等六位將佐姓名排列最上首。(說些題外話,前幾日刻撰六人姓名時曾引發了激烈爭吵,許多將佐議論要不要把王英姓名刻撰上面,使得玉臂匠金大堅不得不停了工程,特意去詢問宋時江。宋時江最后做了決定,都是自家聚義兄弟,都是一同穿越入漢的兄弟,人家都已身死,莫不成留個姓名都不成?刻上罷。議論方才平息,刻撰工作方才繼續。)另一座陽面鐫刻“義勇烈士萬世流芳”八個鎏金大字,背面大部分空白,最上首刻撰小字一列,刻曰“壽張護衛戰犧牲烈士:壽張守備營七百七十五人,壽張百姓三千六百人,梁山守備營三百八十三人……”。
如此高大雄偉、肅穆莊重的豐碑展現于將士與壽張百姓面前一刻起,整個北城門外霎時間喧嘩了起來。百姓們驚嘆,繼而卻是雙目通紅,低頭欲哭;將士們亦是驚嘆,亦是雙目通紅,心潮澎湃。
公孫勝朝宋時江點點頭,宋時江會意,上前幾步,端起三炷香,朝兩座紀念碑鄭重拜了三拜,而后將香插于碑前巨大鼎爐中。繼而身后盧俊義與四位軍師上前祭拜,繼而趙云為首十一位大將上前祭拜,繼而其余正副將佐一次祭拜。不多時,碑前鼎爐中已是插滿了香火,香煙裊裊,云煙繚繞。
“祭拜畢,禮成!”公孫勝振聲喊著。
宋時江走上祭臺,立于臺前。只見他全身明光狻猊鎧,身披團花猩紅披風,腰掛三尺青鋒劍,如岳峙淵渟,朝臺下謀臣武將、精兵義勇、鄉老百姓們逡巡而望,目光深邃,似憐憫似悲傷似激勵似憤慨,猶若星辰。
“主公!”盧俊義雙手抱拳,高聲振叫。
“主公!”眾文武緊跟著叫喊起來。
“主公!”數萬護衛軍將士齊聲吼叫起來,聲勢震天,響徹云霄。他們把所有驚嘆、激動、悲傷、哀痛、感慨的心情都聚于一處,通過這一聲“主公”宣泄,爆發而出。
宋時江緩緩舉起雙手,左掌抱右拳,拱手朝將士們鄭重一禮。幾息后,方才振聲說道:“護衛軍將士們,壽張的鄉老百姓們!”
“主公!……”將士們狂熱大叫,鋪天蓋地。
“某要感謝你們吶!某的將士子民們!是你們用你們的勤勞興盛著壽張,是你們用你們的血肉護衛著壽張。某不能做什么,某唯有用某最真誠的心意來感謝你們,感謝你們的付出。特別是感謝這些為了我們壽張奉獻了生命的烈士們……”宋時江雙手高高的指向那雄偉莊嚴的紀念碑,高聲說道,“這些才是真真的英雄,才是值得我們景仰的英雄。這兩座紀念碑將永立于我們壽張,讓我們緬懷他們,景仰他們。他們永垂不朽,他們萬世流芳。”
“死者永逝,英跡永存。那我們呢,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呢?……”宋時江吶喊著,用丹田之氣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我等這些僥幸還活著的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