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郭嘉舉手輕搖,那寬大儒袖隨擺而動,倜儻風流,他輕笑道:“不難,不難……主公,你我自可一一謀劃知曉。先說其一,如今劉岱在我手,此人懦弱惜命,只需稍做功夫,保證不傷其性命,定可將兗州拱手相讓,發告示傳印璽,水到而渠成……”
宋時江凝神傾聽。
“再者,讓那劉岱書表一封,上奏朝廷,待得朝廷允了。主公兗州牧之位,自然名正言順矣。”郭嘉繼續說道。
“奉孝說得倒是容易。朝廷如何會輕易同意?如此封疆大吏,豈能私相傳授?董卓那奸賊定會考量。”宋時江搖頭。
郭嘉大笑,回道:“主公,長安不會輕易同意,卻需要我等積極運作。今日嘉與陳公便向主公舉薦一人,助主公完成此事。”
“哦!何人,有何大才前來助江?”宋時江大喜。
“此人為司徒王允宗族,主公已是見過。”陳宮介紹道。
“何人?”宋時江更是好奇了,瞪著雙眼詢問。
“兗州行軍司馬王肱字季升,王允族侄,熟讀經史,胸有謀略,氣節忠義,曾做劉岱使臣與主公會過面,如今被拘于我軍中。昨夜宮曾與之交談,此人歆慕主公人主之氣,愿投主公麾下。……他可以促成此事。”陳宮笑道,“如今王肱便在堂外等候,主公可見上一見。”
宋時江聞言大喜,大聲叫道:“喚王肱速速進廳。”
未幾,一中年清俊文士出現在堂下,那人俯身施禮,恭謹而不失氣度,清朗說道:“王肱見過宋太守。”
宋時江邁步至王肱身前,目光深深,攜帶威壓,直望王肱,腦中卻不斷搜索回憶王肱的信息。三國中可有此出名人物?倏然,一句話映入了宋時江的腦海:劉岱與橋瑁相惡,岱殺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不過這句話并非出自《三國演義》,而是《三國志》。是了是了,就是此人,按正常軌跡喬瑁死后,就是這個王肱接任了東郡太守。哈哈,王肱,對不住,某宋時江的出現,卻斷了你堂堂郡守之路了。想到這,宋時江雙眼卻是柔和了些,露出笑意,說道:“季升,你可愿降某?”
王肱雖在俯身施禮,亦回望宋時江,一臉坦然,不卑不亢,說道:“季升愿降。昨夜亦與陳公長談,愿為主公效犬馬之勞,施爪牙之利。”
宋時江大笑,伸手扶住王肱雙手道:“季升助某,卻是如虎添翼也。汝忠義待某,某必不負汝。”
王肱微笑道:“數次見面,直見主公雄才大略,智勇兩全,又兼仁義愛民,禮賢下士,如此人主,萬中無一。季升得遇,乃天之幸也,如何不行忠義,不效駑鈍?”
宋時江手指輕點王肱,笑道:“某以為季升剛直,豈不料季升卻是巧舌如簧吶,哈哈……”開玩笑畢,宋時江說起正事來,問道:“前者,兩位軍師可有與季升說起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