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也能夠給其他的大臣打一個預防針。
自皇權被脅,到如今上國將成。
劉伯溫雖然也才干極佳,但他卻不像諸葛亮,身邊沒有其他的幫手,所以只能將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大包大攬到自己手中。
如今,也該做出一些安排了。
遷都之事早已經成為定向。
“諸位愛卿。
如果這件事情無法完成好的話,將會對大乾的未來,有著極大的影響。
即便陛下并沒有采納,但是如果能夠提出不錯的建議,那么陛下也很容易記住他的名字。
畢竟關于遷都之事,雖然他們也早就聽說了,但是陛下一直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動作。
所以遲早都會有遷都之舉。
與其到后面丟人,倒不如第一個開口,還能在陛下面前賺一些勇氣分。
趙巖第一個站了出來。
然后其他眾人也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想法。
他卻拿不出一個相應的章程。
新都城之事已經確定,可還有一件事情他并沒有說。
而周元則端坐于帝座之上,目光平靜。
否則的話可能會出現極大的隱患。
他們愧疚,無法成為被陛下遮風擋雨之人。
所以劉伯溫雖然才剛剛被周元召喚,但是其實對于這件事情的具體情況也有了足夠的了解。
看了眾人一眼。
不過因為之前的事情,所以眾多大臣對此都并沒有什么意見,陛下招來的這些人物都是極有本事的。
“既如此,按你的想法,新建國都,需要多長時間?”
而且此人的手段很辣,比之他,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后,周元繼續說道:
“故此,孤各方尋訪,得諸多國士看重,愿入我大乾為官。”
并不是所有人都忠于陛下,但是所有人都不會將自己的生命放在危險之地。
如果他們的意見,比那些已經參與這件事情的大臣更好,那陛下一旦采納,自然也會對他們另眼相看。
說完了這些之后。
少部分激進一些的人,則希望他能夠將國都,立于大元境內。
大乾版圖,日益擴大。
如此種種,想必,五年之后可遷都。”
也因此很多的大臣都在心中,有過關于與遷都的想法。
畢竟能夠接下這個任務,自然意味著,他們對于大乾,對于陛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新都城事后,孤再另行安排。”
眾人的想法雖然也各自有優劣,但哪怕是全才諸葛亮,在這方面也還是有一些勉強。
“來人!”
五年。
“臣,領旨謝恩!”
真正的要事是絕對不會在大殿之上商議的。
讓他們知道,大乾在面對大絨的時候,并不是沒有絲毫反抗之力。
若是在其他王朝他對此或許并不在意。
而且因為他太過狠辣,所以很不讓諸葛亮待見。
看到這樣的情況,周元也就不再多說什么了,他看向了之前參與御書房會議的幾人。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進行這一種做法的話,必須要等立上國大典之后,看大絨的態度如何再作出決定。
現在陛下卻做出了如此決定。
一時間他對于這即將進來的劉伯溫,心里起了極大的惡意。
對于遷都之事,已經有了定案。
周元沉吟了一會兒,然后開口說道:
“宣劉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