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啟看過旁通冊,知道這時候的免役錢已經算在經制總錢一項里了,就算朝廷免不了在一些地方動用勞役,但這么大規模,還是春耕時節,征集這些農民模樣的百姓來服役,耽誤了農時,那他們這一年都沒有了收入,還怎么活下去!?
果然這封建社會都是萬惡的!
“這是怎么回事!?這時候征役,是不打算給這些百姓活路了么!?”趙孟啟咬著牙,語氣有些森寒。
黃枸對眼前的事也是不明所以,知道主子生氣了,但又不知道從何解釋。
這時常庚開口道,“衙內,您可能是誤會了,這不是征役。”
“不是?那這是什么?”
“是這樣的,去年太湖水災,許多百姓的田地被淹沒沖毀了,變成了流民四處謀生,這臨安附近就有幾萬人,戶部馬尚書也兼著浙西安撫使和臨安府,前陣子便上書官家,要給這些災民安排謀生的活計,并在這城東建屋宅安置,所以他們其實是在給自己干活,而且朝廷也適當的給他們發放錢糧,也算是以工代賑吧。”
“既然這樣,為何有這么多軍士?”
“這人一多,難免良莠不齊,這里可是臨安,萬一出點事,可不是鬧著玩的,總得有備無患嘛。”
“哦,原來如此,是我誤會了。”
“衙內心系百姓,也是大宋之福嘛。”
“呵呵,看不出來,你個大老粗也會拍馬屁啊。”
知道自己是誤會,趙孟啟心情也好了起來,這大宋總算還有點救,起碼朝中還有些有良知的官員。
又多看了幾眼,想到這幾萬災民就是現成的勞動力,心中一動,開始有了一點模糊的計劃。
“衙內,這里塵土太大,咱們還是去別處看看吧。”黃枸勸了一聲。
離開工地,一路上也看到了幾片空地,可要么就是低洼積水,要么就是面積小、形狀怪,都不怎么合適。
看來這附近能用的那塊災民安置地了,而且趙孟啟對環境也不是很滿意,不適合學堂所在。
趙孟啟幾人走著走著,就到了南土門市,這里密集的店鋪雖然簡陋了些,但生意卻似乎都很不錯,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見著人多,黃枸緊張起來,“衙內,再往前走,就是南土門了,想來不會再有合適的地方了,要不咱們回頭,再換個地方吧。”
常庚也勸道,“衙內,我看這土城都差不多,能符合您要求的,估計也就艮山附近了。”
“衙內,要是不強求城內的話,西湖四周其實也不錯,葛嶺和南屏山都離城不遠。”曾八也提著建議。
趙孟啟想了想,估摸著這東土城確實不會有什么合適的地方,又想到今日出來還有皇城司那檔子事,便點了點頭。
“行吧,這走了一上午,也沒個頭緒,下午便去西湖瞧瞧……”
他正說著,邊上巷口暴起追打聲,“賊猢猻!別跑!……直娘賊!看老子不剁了你狗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