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春此刻心情很復雜,“那還能做什么?等著吧,若是殿下有命令下來,咱就是赴湯蹈火也必定去辦。”
也不是他對趙孟啟有多忠心,而是因為官場上一旦站隊,那就很難改變了,如果忠王倒下了,那他這個小嘍啰自然也要倒霉。
“但愿殿下等安然度過這一劫……”老兄弟也誠心祈禱著。
浩浩蕩蕩的學生隊伍,進了朝天門,經過一個又一個的衙署,不久便來到了和寧門前。
和寧門緊閉著,門前的禁軍將士刀劍出鞘,弓弩上弦,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而城頭也是隱隱綽綽晃動著寒光。
袁則昂然立于門前十丈處,頭上的烏紗幞已經被摘下,捧在他手中。
而他身側,蔡李氏抱著襁褓并立著,兩個女娃依然赤著上身,已經凍得有些發青,讓那背上的血字顯得更加刺目和悲壯。
其他大理寺官吏和衙役則在他們身后三丈外圍了半個圈,把追隨而來的百姓隔絕開來,以免被看成是圍攻皇城。
三學學生來了之后,大多也留在了半圈之外,只有胡中伊帶了幾個同窗走了進去,來到袁則身后。
“少卿,晚生與諸多三學同窗前來助陣聲援,不知可有來遲?”
袁則沒有回頭,語氣淡淡,“不遲,我們也剛到不久,尚未表明來意呢。”
胡中伊又問,“那我們現在該如何做?叩闕求見官家么?”
聞言,袁則不由轉過了頭,用奇怪的眼神看著這年輕的太學生,“想什么呢!?官家怎么可能會見咱們?”
“額?不見!?那咱們怎么陳情訴求?”胡中伊愕然。
這御史臺怎么找這么個愣頭青?啥也不懂啊!
袁則心中嘀咕著,卻也略略解釋,“記住,咱們來這里,不是向朝廷示威,也不是向官家哭鬧,而是懇請官家開恩,否則干脆就去敲登聞鼓了。”
見胡中伊還是不怎么明白,便再說了一句,“放心吧,只要咱們來了這里,官家就已經知道了,不用再多做什么了……吶,能見官家的人來了。”
順著袁則的目光,只見新任右丞相兼樞密使董槐,帶著一幫大佬匆匆趕來。
董槐上來便是厲聲喝問,“袁則,你不在大理寺安心辦差,聚集百姓學子于皇城之前,意欲何為!?”
袁則一臉坦然,心平氣和道,“董相,您誤會了,并非下官聚眾,而是大家自發,現在有一起人命案件涉及忠王,因此無法立案,但為了弄清真相,也為了天道公理,下官向懇求官家開恩,準予立案審問!”
隨即他便將案情簡單與這群大佬們解說了一遍。
審問皇儲,這自然是不被朝廷允許的,簡直就是挑釁皇權!
董槐臉色非常難看,但看著四周的人群,知道此事已經鬧大,想要低調處理是不能了,以他老好人的性子,又做不出狠厲的決斷,一時舉棋不定。
其他大臣在這非常時期,大庭廣眾之下,也不敢輕易表態,倒是丁大全說了一句,“既然已經廣為人知了,下官覺得還是將此案理清一下為好,用真相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如果忠王無罪,也好還以清白。”
話說的很委婉,但意思卻很明顯,他是支持立案審問的。
董槐遲疑了一下,嘆氣道,“這牽涉到忠王,可不是咱們做臣子的能決定的,走吧,去面圣吧,請官家圣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