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從現在起,吳江實行軍管,所有物資不得漲價,也不得惜售,必要時,將由官府統一分配,你們家中識字的子弟,全部到縣衙報道待命,還有壯勞力也要派遣出來,由官府統一指揮,……”
趙孟啟又發布了一大堆的命令,說得口干舌燥,才停下來喝了一口茶。
這時劉修仁才得空上前拜見,“殿下,不知傳召微臣有何吩咐。”
趙孟啟抬眼看了一下劉修仁,從案上拿起一本小冊子丟了過去,“這是防汛章程,你立刻按上面的要求,向平江府全境發布政令……距離開閘還有十八個時辰,你得抓緊了。”
劉修仁帶著一點迷糊,翻開冊子,一看之下,大驚失色,“殿下,這如何使得!?若是開閘,平江府大部將化為澤國,并且漕運亦將斷絕……”
“停!孤現在沒時間和你解釋,你現在馬上回府衙,路上好好看完冊子的章程,大概就能明白了,總之,從現在起,孤的命令就是軍令,你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得執行,若是做不到,你現在開口,孤換能做到的人上!”
趙孟啟一揮手,語氣異常嚴厲。
劉修仁可不是什么強項令,有敢于正面對抗權勢的精神,看到燕王殺氣騰騰的樣子,頓感胳膊拗不過大腿,于是屈服道,“若殿下堅持,微臣不敢抗命。”
“好,時間就是生命,你即刻行動吧,再強調一遍,此刻起,抗災事務等同軍事,一切官吏必須無條件服從,但有差錯,軍法從事!”
劉修仁不敢逗留,揣著抗災章程,匆匆離去,士紳和領有命令的官吏,也紛紛離開公堂,各自行事。
大宋的政策,是官吏不下鄉,所以許多事務都要依賴鄉紳,要將抗災動員令傳達到百姓手中,絕大部分還是得由鄉紳來操作。
這一來效率就難免低下,因此趙孟啟和吳潛才特意在開閘之前留出了足夠的時間,以保證盡可能多的百姓做好準備。
江南的百姓絕大多數都通水性,而且不缺舟船,而太湖水災并不是江河水災那樣來勢洶洶,一般都有足夠逃生的時間,而且這還是人為開閘,能做到控制水量,不大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不過水災還會造成一個巨大的威脅,那便是饑餓,若是有了準備,能盡可能把糧食物資轉移保存下來,自然能夠減輕災難中的生存壓力。
當然,趙孟啟發布的措施,都是按最壞情況設想的,因為這雨繼續下去,水災遲早要來,而開閘若是控制得好,可以大大減緩水勢,也能縮短洪水淹灌陸地的時間。
到了五月初九,經過兩夜一天后,吳江縣的防汛初步工作大致完成,辰時,便是預定好打開吳松江閘口的時間。
吳松江,最早是因吳江縣城所在的松陵鎮而得名,這里地處太湖與吳松江銜接處,當時是一片澤國,只有鎮駐地高出周圍地面,宛如丘陵,上有松柏森森,所以叫松陵,到后來元朝將華亭設為松江府后,這條江就改名為吳淞江。
趙孟啟提前來到了江口,走到湖堤上,此時水面似乎就在腳下,距離堤壩頂端也就數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