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之聲,山呼海嘯不斷。
雨棚中,一眾老頭腦瓜嗡嗡的,著實是被當下這一幕嚇到了。
魯家家主顫聲道,「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燕王寥寥數語,極盡撥弄人心之能……」
震澤樓里的縉紳地主們同樣有些頭昏腦脹,心中隱隱還有些恐懼。
「他…他到底要干什么?」
「原來,祭祀天地只不過是個幌子,其實圖謀的卻是萬眾歸心,燕王真是好心機。」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也不過如此爾。」
「本以為,這場祭祀只是一出雜劇,還等著看他如何收場,卻沒想到,他虛晃一槍……」
「居然要供奉祭祀一幫子武夫赤佬和販夫走卒!?他這是要翻天啊!?」
「以文制武乃是祖宗家法,燕王卻如此拔高武人名節,他這是真的瘋了!」
「呃……燕王口中可沒有區分文武啊。」
「呵呵,我看啊,這位殿下可是走得有些遠了,萬歲?他可還沒坐上那個位子呢!」
「他這是自己挖坑自己跳,且看他能得意多久,即便官家容他,朝中諸公還能容他?」
大宋雖然重視商業,說到底也還是個農耕文明,所以在王朝中處于主導地位的依然地主階層,樓中這些人便是這個階層的縮影。
在不影響利益的情況下,他們并不在乎誰會成為皇帝,管你是趙四還是趙六。
只是趙孟啟似乎對他們并不友好,而且以往的言行也顯露出好武之心,今日更是給予了武人十分崇高的榮譽,這就讓他們很是不安了。
大宋的重文輕武政策,在后世為許多人詬病,不齒于宋人的柔懦,稱宋為「慫」,為「送」。
但凡事皆有因,仔細看看宋代之前是什么世道,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重文輕武了。
自古以來,新朝皆以前朝為殷鑒,故而始皇戒于春秋戰國之亂世,施集權,行郡縣,而漢高祖懲秦孤立之敗,又分封子弟為諸侯。
宋以前是什么?
唐朝,武功赫赫,疆域寬廣,威加四海,萬邦來朝,聽起來就很提氣,很痛快。
可正是由于缺乏對武人的制約,因此立國才一百三十年后,便開始藩鎮割據,天下陷入戰亂,動蕩不安長達兩百年。
安史之亂,吐蕃之亂,涇原兵變,黃巢之亂,五代十國,軍閥混戰。
隨便翻翻這段時間的史書,盡是聳人聽聞的人間慘劇。
正常規則全都破碎,只為力者尊,兵強馬壯者可為天子,皇帝換得比走馬燈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