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啟被急召入宮,老趙當著政事堂諸相的面,將他狠狠教訓一通,罵得那是狗血淋頭,體無完膚。
老趙不是不想動手再揍他一頓,可幾個相公哪能由著官家在自己面前做出有失體統之事,只能苦口婆心一番勸阻。
等趙官家罵累了,董槐幾人倒是不好再多說燕王什么了,程序化的勸諫告誡了幾句。
最后趙官家對趙孟啟做出了「嚴厲」的處罰決定。
先是擼了他的同平章軍國事、行臨安府尹、御史大夫三個官銜,再勒令禁足三個月,還對他的衛軍入城進行嚴格限制,然后就是罰銅萬斤。
萬斤銅,市價近兩萬貫,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筆大錢了,可對「財王」來說,根本就不是事。
不過擼掉的三個官職,雖然本就有點虛銜味道,可沒有了后,趙孟啟想干涉朝政就更加沒有名頭了。
不讓他衛軍隨意入城,也就消了他「仗勢欺人」的資本,至于禁足嘛,則是變相囚禁了。
幾個相公對這個懲處不算滿意,卻也挑不出什么毛病,燕王畢竟不是普通人,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那只存在故事里。
受到「嚴懲」的趙孟啟,拍拍屁股,「灰溜溜」地滾出皇城,又滾出臨安城,摸黑回到自家王府。
到了第二日,恰好逢五,六參常朝,參加朝會官員比較多。
文官們群情洶洶,彈劾燕王之聲四起,作為趙孟啟老師的楊棟都被殃及池魚,受到諸多攻訐。
這時候,趙官家又拿出看家本領,和群臣打起了太極。
說什么慈幼局是自己所設,出了這么大的問題,當兒子在氣憤之下沖動一些,也是情有可原嘛,說明燕王至情至孝,只是辦事的方式方法欠妥,年輕人嘛,大家應該多理解。
再說了,燕王的話也有些道理,國家賑濟之所,卻被貪官污吏用于謀奪私利,甚至喪心病狂無視人命,這讓官府如何再取信于民?
如此毒瘤膿瘡,對朝廷對國家的危害極大,當然是越早鏟除越好,雖然燕王的手段酷烈了一點,也不能說是錯吧……
而且,朕已經狠狠教訓他了,大家就別再揪著不放了,忙了一年了,留個好心情過年不好么?
就這么一通吧啦吧啦,說是懇求也不為過。
群臣見官家這么一副老父親為兒子求情的模樣,也就不好再繼續逼迫,捏著鼻子認下了對燕王的懲處。
至于舉人毆斗之事,也拿出來討論了一下,不過已經確認沒出人命,因此以向來優待士子的傳統,最終也只是把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發下一紙申斥,不再做追究。
朝會后,有部分官員心中罵娘,被燕王這么一搞,原本打算架著他上位的計劃只能暫時擱置,窩著一肚子火氣,還只能藏著發泄不出來。
有人聯想到燕王過往所作所為,不由得懷疑他根本就是在故意自污,像只泥鰍一樣,滑不溜秋。
無論心中怎么想吧,反正寶祐四年最后一次朝會就這么結束了,有什么想法,也是明年再說。
于是乎,官面上就給燕王濫刑之事畫下了句號。
而在民間,卻還余韻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