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以前直呼高風,現在升格為高老師了,看來10萬塊威力很大啊。
那如果我告訴你,往后一年要給你打3次10萬塊,連續10年,你又當如何呢?
“會不會直接叫爸爸呢?”高風心里猛的打了個寒顫。
“怎么會錯呢,你放心吧,我多一毛錢都不會給你打的!”高風不耐煩的趕走了兩人。
“你放心,我一下班我就去喂小白鼠,非給它們給伺候好了。”齊楠楠臨走的時候舉著小拳頭表了表決心。
——
下午的時候,門診收來了一個75歲的老年男性病人,患者是林縣人,30多年前曾患過食道癌,此次因飲水后嗆咳為主要癥狀就診。
林縣現在已改名林州市,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時,林縣有“三不通”,分別是水不通、路不通、食道不通。數據顯示,當時林縣及周邊地區的食管癌患病率位居世界之首,這引起了全球醫學界的關注。
調查者發現了一個嚇人的情況:家族內呈現高聚集現象,祖孫三代都有人患上食管癌。
幾乎每村都有患癌者、家家都有患癌者,這種情況駭人聽聞。
最后還是陸士新院士找到了發病的原因,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將村里所有的井逐一編號、提取水樣,還收集了幾百人的唾液、胃液、尿液以及各種糧食、酸菜等樣品進行檢測。
最終在酸菜和人體的胃液中,發現了甲基芐基亞硝胺,這是食管癌發病的主要化學病因,同時也揭示了林縣食管癌高發與當地飲食習慣有高相關性:當地人喜歡吃腌制品。
說起這個患者一陣唏噓,“我父親就是患食管癌死的,我那個時候發現的早,及時做了手術,撿了條命。”
高風拿著患者的胸部ct看了半天,“行,老爺子你先跟護士回病房吧,我們再商量下該怎么治療。”
患者一走,高風臉就拉了下來,“老爺子估計是食管癌又復發了,這個地方形成了一個食管氣管瘺。”他指著片子對患者的兒子說。
“就是這個地方,所以老爺子一吃飯,水很容易通過這個瘺口進入氣管內,引起咳嗽等癥狀。吃比較粘稠食物的時候會好點。”
“對,就是這樣。”患者的兒子連連點頭,“我們那邊的醫院也是這么說的。”
他一臉疲憊,“我們這次過來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下,我聽人說可以在氣管內放個什么支架,把這個洞洞給堵住。”
“是可以放。”高風跟他解釋道,“不過放氣管支架可不是一勞永逸的事。”
“放過支架后要頻繁濕化氣道,要不然痰很容易粘在上面,會引起呼吸困難等癥狀;還要定期過來復查。”
“還有,這個支架可不便宜,3萬塊錢呢,還沒法報銷。我不太建議你們做這個。”
這些東西明顯沒有人跟患者兒子詳細說過,他有點失望,“那怎么辦?有什么其他的解決方法沒?”
“可以下個胃管,即簡單又經濟。”高風建議道,“這也不影響你們下一步治療復發的食管癌。”
“有幾個醫生也是這么說的,但我爸死活不愿意長時間帶個胃管。”家屬也很無奈,“不行就放一個支架吧,我們多注意下,真有問題再及時來這看。”
“那行吧。”
既然患者都這么說了,高風也沒再堅持,他讓張天賜去帶家屬去內鏡室預約明天的氣管鏡。
“放氣管支架得用硬質支氣管鏡吧?”董茜茜湊了上來,“還得提前跟潘主任說一下呢,馬主任明天不在,剩下的人就潘主任做的好。”
“不用,我來就行了。”高風笑了笑,“本人不才,對這個硬鏡也略知一二。”
“真的假的啊?”隔壁桌坐的李會珍表示了懷疑,“別說你讀研的時候學過,沒有誰會教一個消化的的碩士研究生這個吧?”
“還真學過。”高風解釋道,“我比較喜歡做這個,那時候老往支氣管鏡室跑。”
李會珍感覺有些挫敗,她上班這么久了,還沒碰過一次硬鏡呢,主要是內心也不是很想學這個,每次都搞的血肉模糊的。
李友良這會跟在跟父親通電話,父親很高興的告訴他今年的麥收成不錯,“一塊二一斤,賣了三萬多塊錢呢,你手里是不是也沒什么錢了?一會兒我去街上給你匯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