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張院士?”他精神一振。
“哈哈,我以為你不知道我呢。”張院士樂呵呵的說道,“年輕人也太優秀了。”
“張老好!您的大名在醫學界那可是無人不曉。”高風立馬跪舔道,“您找我有什么事嗎?”
“還真有事。”張院士說道,“最近咱們兒科醫學會搞了一個支原體肺炎治療指南,有些東西想讓你再看一下,看有沒有什么需要改進的。”
“啊?”高風頓時有些受寵若驚,“這不合適吧?參與指南制定的肯定都是各位專家大咖,我哪里有資格參與這個事呢。”.
他是真感覺自己不配。
兒童跟成人完全就是兩個物種,用藥什么的千差萬別,他一向對兒科那是敬而遠之的。
特別是2歲以下的小孩子,說又不會說,遇到什么難受的情況,寶寶只會哭。
高風輪轉到兒科的時候就只有一個感覺:折磨。
“你不是做了一個支原體耐藥基因檢測的項目嗎?”張院士笑道,“這邊好多人說需要參考你那個統計結果。”
“我已經歸納好了,現在就可以給您發過去。”高風很是積極。
“嗯。”張院士對他的態度極其滿意,“你的文章寫好沒?準備發哪里?”
“差不多寫好了,至于發哪里我還沒想好。”高風說道。
“柳葉刀怎么樣?你能看上嗎?”
“張老你可真會開玩笑。”高風感覺張院士在拿他開涮,柳葉刀啊,四大醫學期刊之一,誰敢說看不上啊,能在上面發一篇文章那是眾多醫學工作者的夢想。
沒錯,就是夢想,很多人提都不敢提的,生怕被人嘲笑:你也配?
“一會我給你發一個郵箱,你寫好后發過來。”張院士說道,“我幫你改改,盡快投了。”
“好的,我盡快發給您。”高風趕忙回道。
掛電話他直接跑回了家,李欣瑤還挺納悶。
“今天怎么回來的這么早?”
“寫文章呢。”高親了對方一口,“今天感覺怎么樣?”
“還行,今天我媽帶我去做了胎心監護,沒有什么事。”李欣瑤笑道,“你喝什么?茶還是白開水?”
“脈動。”
“在2萬四千多份的檢測報告中,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兒童存在a2063g耐藥基因陽性,即對大環內酯類藥物耐藥”高風在文中寫到,“這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既往并沒有應用過大環內酯類藥物,說明很多兒童患者對大環內酯類藥物存在天然耐藥情況。”
“而以前的指南中,兒童支原體肺炎治療的首選藥物為大環內酯類藥物之一的阿奇霉素,這可能在以后的治療后需要做出改變.”
張院士看到發來的統計數據后深感震驚。
“耐藥率這么高嗎?不會是檢測有問題吧?”
“應該不是,我們之前也送檢了200多例標本,耐藥率比他這個還要高。”一個主任出聲道,“當時我還以為是幸存者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