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幸存者偏差是指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于幸存者時,此資訊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想著住院的都是比較嚴重的患者,耐藥率高也能說得過去。”這位主任說道,“后來才發現不是那么回事。”
“很多患者在初始接受阿奇霉素治療后病情并沒有得到控制,復查影像學發現感染的范圍更大了。”
“當時我就提出來了這個情況,所以近期8歲以上的住院兒童,我們都是首推四環素類藥物。”
<divclass="contentadv">“治療效果怎么樣?”張院士很關心這個。
“還不錯,換藥后絕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控制。”底下人匯報道。
“那就按這個數據把指南趕緊修改完善。”張院士很果斷,“然后跟委里面聯系建議盡快審核、下發。”
“對了,醫學會那邊可以先發個意見稿出來。“
“好的,我這就去辦。”有人趕緊應聲道。
“對了,別忘了把高風的名字加上。”張院士喊住了他,“放前面一點。”
“張老,這不合適吧。”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署名的都是各位大咖,加誰前面面上也不好看啊。”
“這個高風雖然很優秀,但年齡資歷畢竟太淺,我覺得放在最后一位已經很不錯了。”
“咱們這個行業的確要講資歷。”張院士覺得他說的有些道理,“但這次怎么說呢,人家高風這次可是自掏腰包搞的研究。”
“我聽說花了2000多萬呢。”
“人家即便是沒說什么,我覺得也應該給一個交代和嘉許。”
這下旁邊人都不吭聲了,那可是2000多萬,換一個署名絕對是應該的。
“他的文章也寫好了,咱們正好一塊看一看。”張院士說完拿出了自己的老花鏡,沒辦法,人老了就這樣,看遠處需要戴近視鏡,看近處又要換上老花鏡。
大家都心思各異的看了起來。
“這個高風真的是”有人不知道如何評價。
“花2000萬入了張老的眼,你覺得值不值?”
“我覺得不值,他又不是搞兒科的。”有了解高風的人輕聲說道,“人家是呼吸專業的,深受鮑院士的器重,最近還要在自然上發文章呢。”
“在自然上發文章?”
“對,第一篇馬上就要發表了。”
“什么叫第一篇馬上就要發表了?”有人聽著不對勁。
“說是一個系列,已經有兩篇錄用了,準備一期一期的往外發。”
“媽耶!”
這下大家心里都震驚的不行,剛才還有些妒忌的立馬收起了異樣的心思,剩下的只有滿滿的羨慕和佩服。
“這寫的也忒好了,都沒什么需要改的。”張院士有點不高興,他感覺自己一點沒使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