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其實非常簡單,只要副高、正高的資格證下來,醫院就會聘用,沒有那么多評分標準。
哪怕沒有正式的聘用名額,醫院也可以先走內聘。
所謂內聘,就是雖然沒有正式名額,但醫院內部可以先聘用你,提前把工資漲上去。不過這個跟正式聘用比肯定要吃虧的,養老、醫保、和其他方面的待遇還是跟以前一樣。
但這種情況在前年的時候被醫院領導叫停了。
“當時內科系統有16個人要聘用。”李友良說道,“但正式的名額只有10個。”
當時主管這塊的副院長大手一揮,讓大家按照年齡排序,年齡大的十個人站在一起,這是擬聘用的人員,另外年紀輕的六個人被劃在了范圍之外,屬于落選隊員。
副院長說:咱們就按年限,你們十個人今年聘,你們六個發揚一下風格,先走內聘,明年有正式指標一定優先聘你們。
前十個人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不做聲,落選的六個人中四個女大夫和一個男大夫也不作聲。原本相安無事,領導都給安排妥當了,但偏偏這個時候出了問題。
半路殺出來一個“程咬金”.
站出來的是消化內科的周大夫,他既沒有程咬金般生的靛臉朱眉,也不似人家那般身高八尺,膀大腰圓,但周大夫
絕對是個奶油小生中的“軸貨”,人家直接面對院長發了聲:“他們能聘,我為什么不能聘?我不同意!”
場面一度很尷尬,領導的絕對權威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小醫生居然敢挑戰權力,領導心里也是一陣翻騰。
正當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領導打出了一招亢龍有悔:“行,既然有人不同意,那大家都別升了!”隨后,領導拂袖而去。
結果,這16個人因此耽誤上了,有幾個今年還沒得到聘用。
當時,和他們一起晉升副高的十一名外科醫生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場景,名額有八個,三個人要出局,院長也是按年齡扒拉,人家外科三勇士顧全大局,舍“升”取義,最終成全了大家。
人家八大金剛當年很快得到了聘用,另外三人過了半年也順利晉升,可謂是皆大歡喜。
“就是這個事鬧的。”李友良說道,“后來越弄越麻煩。”
現在壓根不論資排輩了,每年都是看積分,你積分不高,排一輩子也輪不上你。
“那步正陽是不是沒戲了?”
“今年肯定是沒戲。”李友良簡單的計算了一下積分,“他沒文章,也沒下鄉,整個一光屁股猴兒。”
“但科室里面很需要一個高級職稱,現在二線都有點排不開了。”高風發愁道。
“好的,我再跟他結合一下。”李友良說道,“反正日期截止到5月份呢,我看能不能在框架內合理的操作一下。”
事實上,能操作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比如說打分這一項,高風作為科主任是可以給步正陽打滿分的。帶教這塊也可以側重一下,反正科室其他人暫時也不需要這個。
文章這一塊也能操作,反正就是掛個名的事,高風大筆一揮,在投稿到自然雜志的第4篇文章上加上了步正陽的名字。
“便宜這小子了。”李友良笑道,“人家都忙著求爺爺告奶奶呢,他倒好,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就把事給他弄得八九不離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