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高風來到了實驗室,熊華信在門口坐著等他。
“怎么樣?最近順利嗎?”
“還好吧,有種按部就班的感覺。”熊華信把這兩周的進展跟他匯報了一下,“靶點的尋找存在困難,這個也急不來。”
“不過,那個王亮倒是很有能力,他找到了兩個。”
“哦,他運氣很好。”高風看了一下實驗記錄,心里倒沒有太過失望,這比他預想的好了不少。
“照這個速度,2年內應該可以找到足夠多的靶點,到時候可以組建配體。”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過阻斷pd-1等免疫檢查點與配體結合,來消除對t細胞活性的抑制,從而提高t細胞殺傷腫瘤的能力。
2年?那黃花菜都涼了.高風不想在這上面耗費太多的精力。
只要能把pd-1免疫療法的機制和絕大部分靶點找到,那接下來就好辦了,后續等驗證成果后可以開發相關的藥物,這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市場。
事實上,高風遠遠低估了pd-1免疫治療的價值,好在后續的工作中他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
“有幾個方向你關注一下。”他臨走的時候遞給熊華信一張小紙條,“有部分靶點是我以前發現的,但還沒有驗證。”
回到病房的時候,高風發現辦公室里面很是熱鬧,大家都圍在一起討論著什么。
“怎么回事啊?”李友良問樊玉龍道,“你們八卦什么呢?”
“骨科那邊出事了。”樊玉龍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模樣,“他們科主任施主任跟喬主任打起來了,就在行政樓門前。”
“聽說兩個人都被打成了熊貓眼,好幾個人上去拉都拉不開。”
“骨科的主任們就是猛,能動手就絕不逼逼。”
高風對此表示震驚,喬主任應該就是喬開清,兩人都是主任醫師,不說在協和,就是在全國也是有些名氣的。
這樣直接在大庭廣眾之下動手,看來矛盾是無法調和了。
“為什么啊?”李友良問道。
“具體的情況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樊玉龍笑著說道,“不過現在小道消息滿天飛。”
眾所周知,骨科可是耗材使用量居高的大科室,他們的耗材突出一個特點:貴。
在耗材使用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就比如說,手術中病人需要使用到一種價值昂貴的耗材,12000元/包,但這包耗材一個病人是使用不完的,兩個病人用都綽綽有余。
在連臺手術中,很有可能出現5個病人使用了3包耗材的情況,但每個病人的賬面上都記了這包耗材的費用。
顯而易見,這時候就多出了兩包耗材。
多出的耗材怎么處理?
大多情況下肯定是主刀的醫生說了算。
退到醫院?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醫院并不愿意插手這樣的事。
很多時候都是直接聯系廠家,讓對方派人拿走,當然肯定不是白拿的,這在以前都是慣例。
因為一個手術團隊有不少人,特別是水平比較高的,但很尷尬的是,手術費往往不夠分。
舉個例子,患者做了一臺耗時4個小時的手術,總共花費36000元,其中30000元是耗材,3000元是麻醉等雜七雜八的東西,剩下的3000元才是整個團隊創造的收入,也就是手術費。
醫院拿1000元,主刀拿500,剩下的1500元6-7個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