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終準確的定位到了魚刺所在的位置:這根長約2cm的魚刺,正在穿過肝動脈。
這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氣:總算是找到了。
劉主任迅速取出魚刺,并對破損的肝動脈進行了縫合與修復,1小時后,手術順利結束。
“這要是沒有你,即便是能找到這根魚刺,手術沒有個3-4小時也不可能結束。”
把高風喊來果然是先見之明,劉主任忍不住給自己點了個贊。
“劉主任,我爸沒事吧?”羊宏遠瞅見自己父親被推出來,一個箭步沖了上去。
“魚刺是找到了,但手術后人還很虛弱,要好好休養。”劉主任笑著對著他說。
手術后,患者腹痛癥狀逐漸消失,傷口愈合情況良好,第7天便出院。
而這根歷經兩次手術才取出的魚刺,被劉主任小心翼翼的保存了下來。很快,一篇名為afishbonewanderinginthebody的sci新鮮出爐。
“高,你知道拉斯克醫學獎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普蘭培迪教授打來了電話。
“當然了。”高風笑著回答道,“我想每一個有抱負的醫學工作者都知道它。”
拉斯克醫學獎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也是醫學界中僅次于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
1946年,由有“現代廣告之父”之稱的美國著名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albertlasker)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woodardlasker)共同創立,旨在表彰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
至今有95位拉斯克醫學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比例占25%,單是過去4年的諾貝爾獎獲獎者中,就有7位曾獲拉斯克醫學獎。
所以,拉斯克醫學獎又被稱為“諾獎風向標”。
“評選又要開始了。”普蘭培迪教授言簡意賅的說道,“我向評選委員會推薦了你。”
“什么?!”任是高風處事不驚,此時內心也有些激動,“教授,我才疏學淺,恐怕.”
“高,伱太謙虛了,這樣不好。”普蘭培迪說道,“你完全有這個資格!”他強調道,“事實上評選委員會里面有不少人知道你。”
普蘭培迪自己都對這個感覺到稀奇,他把高風的名字報上去的時候本來以為會受到很大的阻力,但結果明顯出乎意料。
“這個年輕人的確是很優秀。”一個老朋友給他打來了電話,“不過今年的競爭壓力挺大的,他獲獎的概率有些低啊。”
“其實我就是單純想把你的名字報上去。”普蘭培迪對高風道,“讓他們知道有你這個人。”
哪怕沒有入圍,也無所謂的,這叫提前準備,混個臉熟。
“對你以后的發展非常有利。”
“謝謝教授。”高風心里略微有些感動,對方這是單純的欣賞他,不牽扯任何利益。
“不過既然有獲獎的概率,即便是很低,我覺得你也應該試著努力一下。”普蘭培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近期可以來這邊一趟,我帶你拜訪一些老朋友。”
高風不由得想起鮑院士帶自己拜訪老朋友的場面,看來,無論是在哪里,都避免不了這個。
這世界上總會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小團體,絕大部分早期建立起來的初衷都很簡單,那就是惺惺相惜之人在一起共同努力奮斗。
時間長了,就形成一些利益共同體,身處其中的人總會享受到圈外人意想不到的好處。
日子定好后,高風有了一種緊迫的感覺,他決定過兩天就飛去京城,敦促熊華信他們趕緊再出點成果。
pd-1相關的研究絕對是游說評選委員會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