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年到中年,父母帶著他一直奔波在看病的路上。
事與愿違,張天亮的病并未好起來,隨著年歲的增大,還變得更嚴重更頻繁了。
他時不時就會倒地不醒,嚴重時會伴隨著抽搐與頭吐白沫。
每一次醒過來,他思維會變得越發阻塞,甚至開始難以思考,他很清楚這意味著什么。
思維能力與智商都在慢慢減弱,令張天亮又恐慌又無助。可他無法阻止病情的惡化,強撐著一口氣期待著出現奇跡。
等了十多年,等來的卻是父母雙雙離世,這讓他本就千瘡百孔的世界轟然倒塌。
他不想治病了,整日在街上流浪,一心等著發病后追隨父母而去。
好在他還有妹妹,命運給的磨難,沒有抹殺他賴以為生的可能。
在妹妹家住下來后,張天亮依著其囑咐按時吃抗癲癇的藥。
更多時候,他只是沉默地坐在一角,在慢慢倒退的記憶里尋覓那幾年光鮮的歲月。
一晃眼張老師有了兒子,于是剩下的一半的客廳又被打造成了房間。
他們兒子上了小學后去別的同學家里玩,看到寬敞明亮的客廳都驚呆了。
“你們這里怎么不封起來啊?”
“為什么要封起來?”同學很是納悶,“這是客廳啊?你們家沒有嗎?”
“客廳?!”
后來學校里面分房子,雙職工的張老師得分較高,他們總算是脫離了之前的生活狀態,兒子跟哥哥張天亮住到了正兒八經的房間里面。
“張老師一家對她那個哥哥挺好的。”大爺對李友良道,“這么多年挺不容易的。”
他是張老師的老鄰居,對張天亮的情況非常熟悉。
“他現在就是偶爾的發作,不過一吃藥就過來了。”
“但是這幾年記性不行了,應該是吃藥吃的吧。”大爺一臉的唏噓,前幾年張天亮還能陪著他下下棋什么的呢。
之前都是要讓他一個車一個馬的,現在只能讓個馬了。
“智商下降了。”大爺說,“好可憐。”
“去醫院檢查過沒?”李友良問道。
“那你說呢!”大爺覺得他說話不過腦子,“好好的一個小伙子,突然得了病,家人肯定要給他看啊。”
“來了這邊后前幾年,張老師帶他看了好幾個醫院,都說是癲癇,讓定期吃藥。”
李友良專門上門看了一下,敲門后出來開門的是一個跟他年紀相仿的男孩子,正是張老師的兒子。
“我舅舅剛被鄰居們給送回來,這會兒好多了。”他正幫張天亮清洗衣物呢。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