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知識點來了,這個時候才出現了“拜匣”。
而被接收人家則需要用紙袋以接帖,紅紙上面要寫著“接福”,這是一種儀式,當然也是一種祝福,由于人們自古就有對美好祝愿的重視,所以慢慢的接拜帖就成為我國民間過年的一大盛事。
拜帖的寫法有很多種,通常最常見的就是爵位有的話加上職位,加上籍貫,加上姓名,自己的字,還有一些敬語,以及一個大大的拜字。
比如說,送拜帖的人是三國時期的關羽關二爺,那么他就要這么寫漢壽亭侯前將軍河東解縣關羽云長敬拜。
說到這兒,可能就有人會問了,那這拜帖的作用到底是個啥
其實很簡單,一是表明來訪者的身份。二是預約,預約對方的時間,預約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兒。
好了,拜帖這事兒解釋清楚了,那我們就接著往下說故事。
我拿起來地上的拜匣之后,緩緩的將其打開,發現里面裝著并非是常見的紅紙,而是一張灰白色的宣紙。
我將宣紙展開,一行字赫然出現在我的眼前,“水生村所得,借吾一用,日后相見,未必歸還”
這幾句話不光說的是十分囂張,字也是寫的龍飛鳳舞,我雖然沒看見人,但是單單就從這字和這說話的口氣就不難發現,這個偷東西的人定是一個十分張狂自信的主兒。
我見狀淡淡的笑了笑,可當我的眼睛瞟向結尾落款的時候,笑容一下子定在了我的臉上,因為就在這幾行字的結尾處,赫然寫著一個大大的“胡”字,不僅如此,“胡”字上面還蓋著一個印章。
那是一元齋的私印,也只有我和我爹才有的印章,就連二當家許應智都不曾有過這個印。
我看了看手上的這張宣紙,又看了看李蘇,還沒等我開口說話,李蘇便率先開口道“胡家大少爺,你不想說點什么嗎”
此時的我腦子里已然亂成了一鍋漿糊,無數個問題在腦子里來回亂竄,第一,李蘇從水生村里面帶回來的到底是什么第二,到底是誰拿走了那個東西,他為什么要留在這個拜匣第三,這拜匣難道只是讓我和李蘇起矛盾和爭執不成難道就這么簡單的想法不大可能還有最后,剛剛從地底下鉆出來的那個人又是誰他難道是受了許二叔的指派,到這里來救我的可是這個人我卻從來沒有在一元齋里面見過難道是許二叔在江湖上的勢力不成最后,就是那個印章,它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難道是我們家老爺子不太像,他說話可不是剛剛那么囂張的口氣說實在的,這話倒像是我說的
想到這里,我又看了看手上的宣紙,這一看不要緊,我整個人瞬間就愣住了,因為就在這一刻我才發現,這紙上面的幾句話不僅說的像我,更讓我驚訝的是,這上面的字竟然也和我的字十分相似
不,不應該說是十分相似,應該說簡直是一模一樣
看到我眉頭緊縮的樣子,李蘇冷哼了一聲說道“怎么編不下去了”
我沒有回答李蘇的話,一雙眼睛只是死死的盯著手上的宣紙,李蘇見我不答話,便在一旁接著說道“我已經核對過你的趣閣記了這紙上面的字并非出自別人,就是你所寫”,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