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可是水泥原材料的大區,石灰石,黏土,鐵礦粉,沒有缺的。
已經在打仗期間啟蒙完古代繁體字,并能讀會寫后,回程期間,黑娃的水泥作坊計劃與基建計劃書開啟。
上冬時節,大軍終于回成都府,出去的時候不足十萬兵力,邊打邊俘虜,還有臨征兵不斷,現在的蜀王,兵力已經有三十萬了。在魯地與寧地,各放了十萬人馬,帶回十萬回了蜀地。
袁千總緊鑼密鼓,選了一個下風口,且遠離民居的荒山建起了大夏朝第一個水泥廠。
特意向蜀王要來了一萬殘疾軍人,這些都是在戰場上或多或少留下殘疾的兵丁,給大伙謀了一個國企鐵飯碗,這讓蜀王的名望更上一層樓,尤其是基層兵丁。
蜀王回王府與王妃閑聊時,提及黑娃
“王妃,你是不知道,這次水災有多嚴重,百姓流離失所,真是滿目瘡痍啊如果袁千總的水泥順利造出來,光河堤咱就能保他十年不破啊”
“你說的這人我知道,他家媳婦也厲害,在成都府被圍那會,可給我們幫大忙了,我娘家那張六石弓,人家都能拉開”
“這夫婦倆果真是我蜀地的福星啊,我巴蜀很出人才呢”
蜀王在功勞簿上給夫妻倆濃重的記上了一筆。
等到冬月,第一批水泥才出爐,知道這需求量不會小,黑娃一口氣修了十個高溫爐。
第一批水泥迅速送到成都府郊區官道,由官府組織的農民工流民分段式修建。除了水泥,河沙,還有碎石的需求也很大,這次洪災后下游河堤,沖來河沙無數,大災之后也帶來了一絲商機。
僅十天功夫,一條10公里長,8米寬的水泥路建成,在路段的中間還有小段木柵欄隔離,來往行人車輛右行有序。
水泥路可以行走那日,蜀王還參加了首行,王府馬車行駛在水泥路上,平緩且快速。
蜀王九歲的世子,老神在在的說“父王,這個水泥路硬是要得”可不是要得嘛,從這條路開始修建,多少商家前來打探和洽談。
黑娃給出的方案,三地的國道修建成本分包給商家,商家承包路段用多少水泥,就享受多少水泥代售的額度,水泥出廠全國統一價格,一府只給一個商家售賣權。
蜀王售賣水泥的利潤也可以用來支付水泥廠運營,以及修建大黃江南面的河堤等。
這個方案被蜀王一眼相中,這可不僅僅是人才了,這可是個天才呀,原材料,技術,掌握在核心人員手里,還不用費力鋪銷售渠道,現款現貨。功勞簿上大大的再記一筆。
蜀王的舅舅漕幫大當家都親自到了蜀地,水泥這碗飯太香了,求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