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那夜的漂流,哪家運氣最好,可不得屬胡老爹這一棺材人了。胡老爹這船人里面有張氏、胡三牛,小山、小川、大黑,直接被洪水帶到了江對岸,上河府。
袁老頭、馬氏、袁老二和袁老三也飄去了對岸,上河府的隔壁,費了半月功夫才找到了最先到達的胡老爹一行人。
錢屠戶家人口太多,大兒子和二兒子還都娶了媳婦的,結果是錢屠戶帶著老妻和兩個孫子以及老幺坐的棺材。他們也去到了江對岸,不過飄得有點遠,打算直接入京。
趙秀才一家的棺材船最倒霉,還在南邊隔壁州被卡在了一處半山腰,彈盡糧絕之際才等到洪水退去。
袁大堂伯和袁二堂伯家因為人少,都選擇了泡澡桶,和其他乘坐泡澡桶的人都被飄散在了各地。有在南邊的,正在想辦法過江,也到了北邊的,離上河府近的,就尋摸了過去,遠的,也就直接去了京城。
足足等了三個月,匯集到了不齊全的5戶人。胡老爹夫妻,兩男孫和幺兒胡三牛,袁老爹夫妻加兩個兒子,還有下游村三戶人家,稀稀落落湊了16人。
沒有等到翠花幾個,是讓兩爹最焦慮的事,但是想想,以翠花的本事,也暫時能放下半邊的心。等韃靼騷擾邊關的信息傳來,這群人都傻眼了。
真的走到哪里哪里就不消停喲這是啥倒霉體質咱還要不要去京城啊好糾結
等黑娃知會了翠花小皇帝北邊的情況,翠花都鬧心死了,行程更慢了。
“小皇帝的80萬兵馬應該能靠得住吧”翠花還是有些不放心的。
“一時半會,問題不大,國舅爺可是兵部尚書比高總兵還牛氣的存在”
“那為什么古代游牧民族屢次都能成功南下呢”
“騎兵,在這個冷兵器時代還有是很強優勢的。”
既然打算緩慢入京,時間也到了臘月,那就在南州過完年再走吧。
買了一整頭豬的豬肉,翠花打算把臘肉和臘腸做出來。
留出豬的后臀肉做臘肉,排骨也整副取了出來,做臘排骨。
把做臘腸的豬肉去皮,肥瘦分離,切成小片狀,三分肥肉,七分瘦。
口味打算做兩個,廣式和川味,用茱萸代理辣椒,花椒可是不缺的。
寒冬臘月的,帶著袁大妹光切肉,腌制就花了三天時間。
洗腸衣都快把小草洗哭了,姑姑還給燒的熱水,做好一定要吃大一整節。小姑娘太勤快了,非常想幫翠花分擔家務。
兩個大人用竹筒純手工灌了一天的臘腸,栓成手指頭長短,胖嘟嘟,一節一節。上百斤的臘腸,很是壯觀,放在通風的房檐下,足足風干了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