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老爺這位退居幕后好些年的老東家,此時也不得不重出江湖,再次掌勺。
而沒了味覺的米氏,和她的兒女一起被分了家,只得了一處小宅子和一百兩分家銀子。
一個一年利潤至少不低于三千兩的酒樓,分的這家,都讓鄰居忍不住的搖頭。
被分家的母子三人,足不出戶,半月后,有人拍門才發現,這母子仨居然都離了家。
米家眾人瞠目,但是打聽了半天,也不知道大兒媳一家的去向,只得作罷。
被他們議論著的米氏這會兒早就到了府城,參加了初選,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被知府推薦去了京城。
寧江府,姚家包子鋪。
三十二歲的姚氏,是這寧江府出了名的包子店老板娘,她家的蟹黃灌湯包和水晶油包,好吃到知府大人的府上,都天天使人來買。
按說這樣火爆的包子店,老板娘日子應該很好過才是,可姚氏看著就是四十歲的模樣,常年都苦著臉。
熟悉他家情況的,都會嘆一句這大姚就是個倒霉催的。
大姚,姚大受,就是姚氏的男人,十五歲就中了秀才,如今都三十六歲了,考舉人考了六回。
不是在號子里拉肚子拉到脫水,就是考試前被砸了腦袋摔了腿,還有考前在同年家喝酒喝過頭,等他醒來考試都是第二日的。
真是少年得名,而被蹉跎至今還未取得舉人功名。他的媳婦兒也是書香門第家的小娘子,嫁進姚家那會正是大姚最風光的幾年。
秀才且又不事生產的夫君,三年一次的白折騰,姚氏連著生了三個兒子,家里本不是富裕之家,為生計發愁啊。最后還是姚氏娘家看不過去,把他們家面食手藝最好的婆子給送了來。
這位婆子到了姚家,和姚氏商議后,決定賣包子。說是包子也不僅僅是包子,婆子做面點的手藝一絕,普普通通的饅頭,能做成一層一層的手撕饅頭,松軟又有韌勁。
包子餡兒能做到甜咸二十多種口味,其中蟹黃灌湯包和水晶油包就是她最拿手的。
姚氏也跟著學了兩年時間,還沒等她把婆子的手藝全都學會,娘家又發生了變故,婆子又被要了會娘家。
從那年開始,姚氏就這么開著一個包子鋪,養活了家里五口人,三個兒子也在念書,四個讀書人,一年的花費能少到哪里去
今年大姚又要考第七次了,他說對這回很有信心。如果考中了舉人,就得進京城考進士,可大姚這種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進了京城得抓瞎。
在寧江府的招聘告示,被食客們到處傳揚的時候,姚氏的心思就開始活絡起來了。想當年,琴棋書畫她無不通的,現在她都不敢在銅鏡里看自己的蒼老模樣,如果,她能成為女夫子,那該多好啊
姚氏的心思也沒有瞞著大姚,大姚對自己發妻這些年的付出可是看在眼里的,他對自己今年考舉人的信心不小,考慮不過一晚,就同意了姚氏去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