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應縣。
“娘,兒子可打聽明白了,這個女子烹飪學院的山長,可是當今皇后娘娘和忠勤伯夫人咱們進京城吧,再呆下去,咱們娘幾個還有什么活路
爹都不在了,這酒樓,您賺再多錢財,都便宜二叔家和三叔家了,娘,咱們走吧”
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苦苦哀求,他們米家的酒樓,全靠他娘支撐著。
可,收銀的是他二叔,采買的是他三叔,每月,她娘才能領到五兩銀子的工錢。
爺奶口口聲聲說全靠米家養活他們大房,他早就不想伺候了,眼下只要把他娘說服了,再也不想留在這鬼地方,讓人磋磨。
米氏是個童養媳,三歲就到了米家,一開始當女兒養的,那會米家在這縣城里,開的還是一個小飯鋪。
米老頭的小飯鋪生意不錯,有了余錢還把家里三個兒子,都送去了學堂。
小小年紀的養女米氏,五歲起就成了童工,看見她勤快好學,米老頭嘗試著教她做菜,沒想到,居然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等到米氏長到十五歲,很多食客都奔著米氏的手藝來的,米家人不想把米氏嫁出去,肥水流了外人田。
直接把養女變成了兒媳婦,那會兒米氏在年齡上,也只能和米家老大相配。
米老大是個忠厚的,新婚開始,還教妹子媳婦兒識字,是個疼媳婦的。
做了兒媳后的米氏兢兢業業,十年不到,家里的小飯鋪變成了縣里數一數二的酒樓,最后米家掌勺人就變成了米氏。
等米家老大被米家老二牽連進了一樁官司,在牢房里被同牢房的人毆打致死后。公公婆婆不但沒有怪罪米老二,對她這個兒媳婦看得很緊,一怕她改嫁,二怕她對酒樓不上心,整日里敲打。
米氏這些年,也就生養了一兒一女,女兒丫丫才八歲,她三歲來家的,早就習慣了公婆的德行。
可米書田,她兒子不樂意,這兒子是個聰慧的,看穿了米家人的嘴臉,只想讓娘親帶著他們離了這地。米氏的心里,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兒子的意見她不能不在意。
“可,你祖父祖母拿著咱家的戶籍呢,我們要偷偷溜走,都出不了咱們縣城,更別說進京城了。要是娘光明正大的說要去做夫子,你祖父祖母肯定不樂意”
“那,那娘,要是咱爺奶愿意把咱們大房分出去呢”米書田見到他娘肯聽進他的建議了,心思馬上活動了起來,別看他年紀不大,在學堂里可有“賽諸葛”的雅號。
“兒子,你”
幾日后,該縣最有名氣的米家酒樓主廚,不小心,喝錯了東西,失去了味覺,大夫看了好幾位,都搖頭稱其無法根治。
米家人不死心啊,嘗不出味道來,手藝還在呢,可米氏水準大失,炒出來的菜熟客都吃不下去,得罪了好一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