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日報編輯部辦在縣里,能輻射周圍多個城鎮村落,報紙的銷路最遠賣到省城。
這會兒主編大發雷霆“天天都是這些陳芝麻爛谷子的東西,能不能有點積極陽光的”
他們報紙小,給的潤筆費也不多。外頭的大報上一期能給幾十元呢,他們這就給五元,十元的還要上稿之后壓三個月再發
弄的幾個有實力的作家們都去大報社供稿開專欄了,目前還沒有找到新的主筆欄目,只能從投稿里來篩選。
這年頭識字普及率不高,能說會寫的就成了文化人。但這群狗屁文化人供的這叫什么稿子不是寫女人的胸和屁股,就是無病呻吟,還美其名曰傷痕文學。
那叫文章么
“主編消消氣,我這還有一篇您再看看。”小編輯說著。
主編皺著眉頭,還有些氣不順“都已經下鄉了,還不走到群眾中來,帶著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都什么玩意。”罵完,看了看小編輯最新遞過來的這一篇。
主編道“下水村知青沈舟”大概是被前面傷了,現在一看見知青兩個字頭就自帶了幾分惡感,怕又是一個意淫村頭姑娘的文章。
結果往下一看,眼睛一亮。
沈舟這篇文章不同于其他人的自怨自艾無病呻吟,反倒是充滿了知識青年下鄉時新鮮有趣的見聞,就連砍木頭扛木頭,搶飯吃,分豬肉都寫的趣聞橫生的,心情都跟著松快了
小編輯等著主編看完,見他沒有說話,揣摩著主編的臉色道“這個文章寫的是白了一點。但是生動活潑,尤其是分豬肉那一塊寫的活靈活現的。這孩子才十八歲。”
主編聽明白小編輯的意思了,他是很推薦這個文的,但又怕過于白話文,畢竟登報的東西,還是要有點文學性的。
主編舒了一口氣,道“這篇文就很好,登報吧,放復版頭條。就排在后三期上”
話音剛落,辦公室就被敲響了。進來的是小王,也是報社的骨干,這會兒臉上有些慍色。
主編跟小編輯剛談完事兒見得力干將氣成這樣,心里咯噔了一下“怎么了”
“你說這個李子忠,他一家稿能么能供兩家報社使呢,鄉村振興展望半個月前就已經定稿了,馬上下印廠了。結果我今天在城市晚報上看見了。”
小王編輯快氣死了,幸虧檢查了一遍,要不不相當于拾人牙慧么。
報紙雖不講究獨家,但別人上過的稿子,也會間隔半年以上,實在沒有稿子的情況下湊個版發。但是人家前腳上,他們后腳上。不合規矩
主編道“李子忠之前就總嫌稿費少。我這還破格給他漲到了十五。結果拿了別家的稿子糊弄,趁著現在沒下印廠,趕緊把這個稿子撤下來。”
小王編輯急了“那換成什么”
主編正好手里攥著的是沈舟的稿子,道“用這個。以后你記著點,李子忠的稿子都不要了”
“好。”
沈舟壓根沒想到,他能有這運氣,頭天到的稿子,第二天就破格上報,而且頂的是李子忠的位置,上的頭版。
新一期的北地日報一出,被分發到各個單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