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被俘虜,自然是舉國異動,更何況,國朝開國百年,卻也從未遇到過這般事情。
然國不可一日無君,在眾臣推舉下,便請當時監國的代王就皇帝位,統領江山百官,而遙尊先帝為“太上皇”。
起初代王惶恐不敢答應,還是當時群臣百官連番祈求再加上順成太后出面勸說,代王這才肯就皇帝位,并說,若太上皇歸國,他便立即歸王位。
一時間,幾乎無人不稱贊這位臨危受命的代王忠勇可鑒,更有人恨不得將這位代王吹上天去才好。
之后的日子里,便是這位代王暫代國政,帶領國朝上下抗擊寧古人,直逼的寧古人再無還手之力,并且答應送太上皇歸國以求和。
彼時已然是先帝的太上皇早就無心皇位只求歸國,可京城的代王卻不愿意了。
就在他當皇帝的時日里,享受了日復一日的高高在上的權力握在手里的滋味后,他便越來越不想放權,甚至都不想迎太上皇歸國了。
最終君臣幾番拉鋸,才贏得太上皇歸國,可太上皇歸國不到三日,便與其后妃一齊被鎖入南宮,再不得出南宮一步。
這位代王的想法自然不止于此,此前登位之時太上皇已然立下當今的皇帝林深為太子。久而久之,代王自然也覺著太子礙眼,便想著廢除太子,改立自己的兒子。
朝中大臣之心也大多數被代王收買,太子林深的地位自然岌岌可危。便是這時,這位代王妃對林深伸出了援手。
這位汪氏王妃不僅對于被鎖南宮的太上皇等人極為照顧,還親自對代王說不可廢太子行顛倒忠義之事。
雖林深最終還是被廢,可代王妃對其一家的關愛與照顧倒是真的。
可惜最后,代王還是廢了代王妃的皇后之位,改立當時他的獨子生母貴妃杭氏為后。
可代王妃的這份恩情,無論是先帝的孝莊皇后、亦或是當今的太后,還是當今的皇帝,都深深地記在了心中。
而后,先帝找準時機發動宮變,將代王廢了帝位并賜死,也曾想讓代王妃殉葬,皇后貴妃及太子皆跪求反對,先帝這才作罷。
待到如今的皇帝繼位,更是下令給予代王妃太后的規置待遇,還為了這位代王妃承認了先代王皇帝的地位,稱為啟廟。
不過到底是被先帝廢除之人,人們談論之時,還是會說一句“代王”。
這位曾經的啟廟皇后,自然也只能稱呼為一句“代王妃”。
無論如何,老代王妃對于皇帝等人的恩惠,是國朝皇室都看在眼里的。皇帝更是記在心里,極其尊敬,奉養于寧安行宮。
皇帝其實不總去寧安行宮打攪代王妃清靜,只是心里卻是極其尊敬,若是心中有什么困惑需要人解答倒是愿意去寧安行宮找王妃訴說一番。
代王妃深宮浸染多年,經歷過王朝許多變動,連寧古人打到京城下這般緊急的事情都經歷過,這般沉沉浮浮,自然要比一般的皇室之人要多生出許多智慧來。
老人家自然可以解答皇帝的心中困惑,只如仙樂一般,輕飄飄的幾言便也能給皇帝指引了。
這般到了寧安宮中,皇帝竟是從寧安宮大門便下了輦轎步行而去,生怕攪擾了老王妃清靜。
彼時老代王妃正在寧安宮后花園的湖邊曬著太陽,十分悠閑自得,見到皇帝來了只是淡淡地一笑:“深兒來了,今日不忙碌么?”
皇帝甚是恭敬地行了禮,只垂手立在一邊,緩聲道:“回稟嬸子,今日深兒不忙。心里頭想您了,才想著過來看看你。”
代王妃一瞥,給了皇帝一個示意,皇帝這才敢坐下。
只見老代王妃不緊不慢地燒了一壺水,也不跟皇帝說話,只是自顧沖泡茶葉,待到第二泡茶湯正好引用后,她才給皇帝遞了一盞,悠悠道:“你自小我便看著,雖不比嫂子與太后親近,可到底是知道你的。你這面色,一看便是有事了。說罷,究竟是什么事,竟讓我們皇帝陛下這般憂思。”
皇帝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如一個小孩子般眼神閃爍著:“這……能有什么事情。”
“哼。”代王妃翻了個白眼,“你還是別在我面前弄這些虛的。真當我是看不出來怎么,若是有心事,跟我說便是。若是當真什么心事也無,我這老人家倒也用不著咱們皇帝陛下這般上心了,你趕緊回去關心你的江山萬民便是!”
說罷,竟是起身欲走。
“嬸子……我……我就是有些想不明白。”皇帝趕緊攔住代王妃,眼神閃爍,劃過一瞬間的不解與羞愧。
“還是那些事情是吧?”代王妃盯著皇帝,淡淡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