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你!
硝煙散去,饒陽、貍陽、武垣三城又重新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和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三座城池都已經換了主人。
攻占貍陽和武垣總共俘虜的燕軍尚有三千多人,子嬰同司馬尚商議之后從中挑選了兩千余同饒陽軍沒有多大仇恨,沒有親人戰死在之前兩場戰斗中的俘虜的補充入了饒陽軍,正巧湊了個整,子嬰麾下所屬的部屬達到了一萬人。
雖然饒陽糧草充足,貍陽武垣兩城的攻占也收獲了不在少數的輜重。但是此時自己麾下的已經達到一萬人,后期不聽從邯鄲政令之后也很難再從邯鄲方面獲得補給,那么這一萬人馬的吃飯問題就得自己解決了。
而且如今自己實際控制的城池已經達到了三個,部屬仍舊稱呼饒陽軍已然有些偏頗。
重返饒陽后不久子嬰便邀請司馬尚一同商討下一步何去何從。
至于貍陽、武垣兩城邯鄲會不會派遣縣令守將而來,則根本不在子嬰的考慮范圍內,現階段來了人子嬰也懶得理會。
“饒陽君,如是所言,不尊邯鄲政令,趙王派軍征討我等如是奈何?”聽完子嬰初步的想法,司馬尚第一反應便是這次不聽調遣,可以用貍陽之變搪塞過去,日后要是繼續不聽調動,會不會引來征討。
司馬尚說完,子嬰自然是不能直接告訴司馬尚:“本君掐指一算,以后幾年秦國會隔三差五的大軍壓境,趙國滅亡前沒這個精力來討伐了。”如果這樣的話哪怕子嬰是當代巨子恐怕也會被蓋聶當做中邪了。
想了想合適的說辭之后子嬰說道:“如今韓國已然搖搖欲墜,秦國遲遲不滅韓國只不過是擔心滅掉韓國會讓其余五國產生危機感,當年齊國強盛滅掉宋國便是因為這一因素導致了五國攻齊,齊國因此甚至差點被滅掉。
而如今秦國若是徑直滅掉韓國肯定也會促使其余東方五國再次合縱,共同抵抗秦國。現如今燕國積弱,齊國只求自保,楚國連舊都都丟了,魏國自從信陵君去世之后也是一蹶不振不斷地丟失國土,如今有能力抵抗秦國一二的便只剩趙國了。
所以說,滅韓之前,秦國肯定會盡量削弱趙國,使得趙國沒有能力再次組織各國合縱攻秦。
從這幾年的戰事來看秦國確實也是這樣做的,吊著半死不活的韓國不管,集中全力攻打趙國,以后幾年在秦國的強勢攻擊之下如果沒有大的勝跡,趙國只能自保,這樣一來哪怕我們做些略微出格的事情,只要不明目張膽的改旗易幟,絕對不會有事的。”
這些道理仿佛就一層窗戶紙,捅破了也就那樣了,子嬰現今的狀態就仿佛一個事后諸葛亮一樣,憑借自己對歷史的了解把日后戰爭的走向結合自己的一些分析給司馬尚講了出來。
而司馬尚也可以說是當時名將,子嬰說完,也當即便明白過來,感慨道:“如若六國君王皆通此理,何至于斯啊。”
“非是不明,六國人才濟濟,必有通達之賢士。然戰火未至,皆不愿沾染兵戈,紛紛坐觀虎斗,待到兵臨城下外無援軍之際,已難回天。”子嬰回道。
司馬尚正在感慨之際子嬰又問到:“現如今我軍糧草充裕,但兵員亦愈加龐大,加之后期缺少邯鄲糧草援助恐怕不能長久,司馬將軍久統大軍,不知有何見教,解此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