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尚聽完子嬰的話語略一思索開口道:“我倒是有一法,可舒此困。”
“偶,將軍但說無妨!”子嬰也想知道司馬尚想出的法子和自己有什么不同。
“昔年吾與李牧大將軍駐守北三郡之時,糧用不足將軍同我迫于無奈,私下將布匹等貨物售與塞外異族,塞外苦寒之地,中原之賤物草原之上價比黃金,以此換取牛馬羊諸畜,獲利甚厚。
當是時,吾與草原之上數個小部落之長亦是相熟,吾可修書一封于其,當能續互貿之。且代郡守將多吾昔日從屬商貿之時北出長城應是無礙。”司馬尚平靜地說道。
子嬰一聽,當下便明白了過來,這就是最原始的國際貿易,用草原上急需卻沒有的貨物,換取草原上遍地都是的牲畜。而且司馬尚還有固定的客戶,之間的關隘守將都是他的老下屬也不會阻攔。
“那此事便全靠將軍操持了。”子嬰當即說道,和塞外的貿易搞好的話不但可以獲得豐厚的收益,而且可以借此購進大量的戰馬,子嬰明白雖然現在車兵依然大行其道,但是終究會成為過去式。
等馬鐙、馬鞍、馬蹄鐵三樣騎兵標配出世后,未來的戰爭騎兵才是主力。
子嬰有心提出這三樣東西的設想,但是現在很顯然不是個合適的時機,一個幾歲的孩童能想到這些,任誰都會有所懷疑,只能過幾年再做考慮,然而馬匹的蓄積,騎兵的訓練倒是可以首先進行著。
胡服騎射之后趙國建立了一只可以說是當時七國中最為強大的騎兵隊伍,司馬尚對此當是極為熟稔。
對于如何解決軍糧問題,子嬰也有自己的想法,倒是可以和司馬尚的方案并舉,那便是屯田。當即對司馬尚說道:
“嬰有一策,不知可不可行,請將軍參謀下。近年來戰亂頻發,燕趙兩國百姓亡者極大,吾近日觀之,饒陽、貍陽、武垣三地皆有大量無主之荒地,能否發給種子耕牛農具,著令將士就近耕之,忙時務農,閑時操練。”
屯田之法,西漢時就已經出現,但是只限于西北邊疆,直到曹操時期才發揚光大,對曹操一同北方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成效頗顯。
子嬰只不過是將屯田的方法,提前數百年拿到了戰國時代而已。這可是后世經過歷史檢驗的,在荒地眾多的前提下能有效解決軍糧問題的方略。
“君上此意甚好,吾這就安排軍士在三城屯田。”司馬尚聽完子嬰的話后當即答道。
“司馬將軍還有一事,目前我軍以控城已達三座,兵員一萬,軍無名號難以稱之。吾意將我軍命名為神州衛,將軍以為若何?”
“全憑君上處置。”司馬尚答道,在司馬尚看來這都是些無所謂的小事,在戰國時代亦有很多部隊有專門的名號,最為有名的便是先前魏國的“武卒”了。
然而對于子嬰而言神州二字對其意義重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奔流不息,靠的便是一代代的仁人志士的守衛,自己如今生在了這個時代,也希望自己能夠在華夏歷史上留下一筆,希望神州衛能夠成為自己,平定天下守衛中華的第一柄利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