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景騏雖然沒有拿的出門來的戰績,但領軍打仗一直也以中規中矩而著稱,如果單單只是防守在楚王心中景騏應是足以勝任。
“蒙大王不棄,然騏于秦軍未有之相交,恐負大王所托。”面對負芻要其領兵的提議,景騏自忖未與秦軍打過交道,擔心不能勝任,不過略一思索又繼續說道:
“若論老成之將,單是壽春城中便有二人遠勝于吾,此二人出,必可當秦軍。”
“大司馬指的是?”負芻疑問道。
如今楚國,若有將可當秦軍,當項燕莫屬,除此之外負芻實在想不出還有其他人有這個能力。
“王上難道忘了,趙之名將廉頗此時亦在壽春?”景騏回道。
廉頗在趙悼襄王繼位之時因為郭開的讒言離趙奔魏,后被楚國暗中迎往壽春,任為將軍。
不過廉頗年事已高,楚國將廉頗迎來只是為了廉頗昔日的威名,在壽春不過是多與美宅奴仆,好好的供了起來,并未讓其領兵出征。
“廉頗難道還在人世?”負芻一臉狐疑的問道。
聽到負芻的話語,景騏也是一臉的黑線,“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事情發生之后,剛剛即位的楚幽王便派人暗中將廉頗從魏國迎到了楚國,然后當做吉祥物供起來了,自此再未重用,距今已逾十余載。
當年的事件負芻雖然知曉,然而這十幾年未曾聽聞廉頗的消息,負芻還以為廉頗這尊大神早已不在人世。
“老將軍身體依然健朗,不過年以八十有五。”景騏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聽完景騏的回答回答,原本興致勃勃的楚王負芻,立馬蔫了下來。
“廉頗雖勇,然實老邁,孤恐之老將軍精力不濟,國之大事實不敢相托。”
雖然廉頗的事跡,楚王負芻知之甚詳,這可是當年縱橫沙場,讓白起都束手無策的主,然而讓一個已經八十五歲的老人,去擔此大任,楚王負芻實在不敢冒險。
“趙用廉君,咸陽畏鄰。及罷推轂,誰能抗秦。”雖然不敢讓廉頗當此大任,然而負芻依然對廉頗壯年之時的勇武十分欽佩。
“傳孤之令,以上卿奉廉將軍用度。”負芻感慨數聲之后繼續說道:“大司馬言之,有二人可當之,不知舍廉將軍外,還有其誰?”
“公子啟!”從景騏口中蹦出三個負芻有些不愿面對的字來。
公子啟即原秦國丞相昌平君,為楚考烈王熊元在秦國為質子之時與秦昭王之女所生。
只不過當年考烈王逃出秦國之時因形勢危急,沒能顧及故而被留在了秦國。
因為當時掌權的的宣太后對有著秦楚兩國王室血統的熊啟極為疼愛,故而熊啟在秦國也算是過得風生水起,不但被封為昌平君,而且高居秦國丞相之位。
在嫪毐之變時,正是因為昌平君和昌文君堅定的站在趙政一方,領軍誅殺嫪毐,這才有了如今的秦王。
若不是,秦國一意要一統天下,威脅到了自己的母國楚國,昌平君會不會謀逆還是兩說。
而且如果按照長幼之序,熊啟當是楚國王位最為靠前的繼承人,這對依靠謀殺自己的兄弟而登上王位的負芻而言,自己這個同父異母的兄長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威脅。
若不是楚人原本就對這個羈旅異國的公子心懷憐愛之情,而且李信攻楚之時,昌平君又果斷的在秦軍后方插了一根釘子,立下大功不好動他,否則負芻能不能安穩的待在壽春都是未知數。
“公子啟,久居秦國,而且高居丞相之位,對秦軍了如指掌。若公子啟坐鎮平輿,當是無虞!”不知景騏是出于公心,還是同楚人一樣對昌平君懷有憐憫之心,仿佛沒有看到負芻越來越難看的臉色一般自顧自的說道。
“大司馬此事休要再提,平輿前線還是勞煩大司馬親自去一趟吧!”楚王負芻有些不悅的說道。
“敬諾!”
見楚王如此堅決,景騏雖然對自己信心有些不足然而王命難違,也不好多說些什么。
只能是盡力而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