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騏帶著王令,同項英一道回到了平輿前線。
景騏也是軍中老人,項燕對其自是十分了解,以其之能統帥四十余萬大軍,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然而面對楚王的王令,雖然項燕清楚如此一來將置平輿于極其危險的境地,然而君命難違,項燕不得不從。
一旦分兵,齊國出兵楚國邊境的消息也再也隱瞞不住了。
為了最大程度的安定平輿軍心,項燕把來自于泗水、淮河一代的楚軍全部編到了自己所屬的隊伍之中,作為了出征御齊的主力。
臨行之時,項燕更是詳細得將近一段時間以來秦軍的動作,及應對措施一一向景騏說明。
……
自從齊國出兵之后,王翦便派出了大批的斥候,日夜不休的探查楚國大營的舉動。
楚營的兵力一調動,便被秦軍探子獲悉,并上報到了王翦所處。
“諸位,探子得報,楚軍大營近日頻頻調動,定是調軍前往御齊,此為全力攻楚之時也,諸位可有良策?”緊接著王翦便將秦軍各位將領召集到起來,商議大舉攻楚的細節。
憋屈了一年多,終于到了可以痛痛快快的打一場的時刻,幾乎所有的秦軍將領都憋著一股子勁,想要盡情施展一番。
一聽王翦說,準備決戰,這些好戰分子頓時激動了起來,雖然王翦是面向所有的秦軍將領詢問,然而幾乎所有的人,都把目光聚焦到了子嬰的身上。
如何拖累楚國,制造時機便是子嬰的計策,如今這些秦軍將領們更是仿佛有些習慣性的般,一到這種時刻第一反應便是長安君會不會有什么良策。
面對眾位將軍殷切的目光,子嬰也不好藏私,當下正色說道:“根據我軍得到的情報,楚國此番調動應是項燕領軍御齊,而接替項燕的是楚國大司馬景騏。
景騏初來乍到,對楚軍定然有些不甚了解,而且其人威望不足,恐怕短時間也難以服眾。
故而嬰以為,當以項燕離營之后決戰為上,可令蒙武將軍與彭越將軍各帥一支部隊,同往常騷擾楚軍一般,佯攻楚營左右兩翼,吸引楚人兵力。
然后擇一精銳之師為先鋒,大軍隨后直擊楚軍中央大營,中營一破,楚軍必敗。
項燕方去,楚師殘軍必追隨之,我軍可隨后追擊,待得殘軍擾亂項燕之陣,攻而破之。”
“長安君吾有一事不解,還望君上教之。”說話的是沉默許久的李信;“君上所言,關鍵在于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楚軍中央大營,否則一旦相去不遠的項燕得到消息回援,則前功盡喪。”
“李將軍所言,本君早有計較。”說著話子嬰向著帳外高聲令道:“呈上來吧!”
子嬰話音剛落,只見在鮑生的指揮下,幾名軍士抬著數箱竹簡便來到了軍帳之中。
“長安君,這是?”王翦疑惑的問道。
子嬰施施然走上前去,拿起一卷竹簡呈給王翦,笑著說道:“大將軍還請一觀。”
王翦取過一看,里面書寫的盡是一些將士的姓名,所在部屬一類的事項,不明就里的王翦略帶疑惑的看向了子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