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朝堂上各種意見此起彼伏,不一會邊上了十余個稱號,然而看趙政的樣子,卻沒有一丁點的波動,看來是所有的稱號都不隨上心。
立在最前面仍然沒有提出自己的意見的除了子嬰便是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和廷尉李斯等人了。
趙政看除子嬰的三人也一直在竊竊私語,便盯著王綰說道:“你們什么一意思?”
見問到了自己,王綰只得沖著李斯、馮劫二人點了點頭后拱手行禮說道:“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議曰: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泰皇即人皇伏羲,為福佑社稷之正神,從出土的楚帛書中可以看出在先秦時期伏羲女媧為創世神一般的存在,乃是最早誕生的神靈,地位極為尊崇。
王綰等人將泰皇之名獻與秦王,卻是以人稱神,幾人明顯的也是有些惶恐。
然而沒曾想高高在上的秦王卻依然未予置評,明顯的不太滿意,不知是認為高了還是低了。
“泰皇為主掌江山社稷之神,凡人那可稱神,若激怒之江山危矣,臣以為王上當因昭王舊事,稱帝為上。”果不其然,王綰的話剛說完,便有朝臣跳出來反駁。
子嬰疑惑的回頭看了一眼,見是一個從未見過的官員,估計是第一次參加朝會,臉上還洋溢著一些興奮之情。
若不是秦王特許,一些四五百石的小官平日里是沒有資格參加朝會的。
估計他還在想著升官發財的美夢,然而子嬰卻在心里為他默哀起來,天下剛剛一統便說出“天下危矣”的話語,而且一出口便是得罪了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幾個實權官員,哪怕秦王懶得理會,估計也沒得好。
見自己的提議,也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反映,這人也只能悻悻然的退了回去。
王綰等人都提了,然而趙政依然沒有贊同,這會朝堂上與方才突然形成了兩個極端的對比,一時間變得安靜起來。
看來自己若不出手,估計得向歷史上一樣,由秦王親自提出皇帝的概念。
通過歷史上的記載,和這會秦王的表情,子嬰清楚趙政定然已經對自己的尊號有了打算,如今不過是想借群臣之嘴進獻出來罷了。
這一屋子人理解能力倒是不弱,可是所有人想的尊號和趙政的理想目標都有一定的差距。
要知道這個群臣進獻的和自己下令的可是兩碼事,臣下敬獻的說明臣子們已經認可了功績可以相配,自己下令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見趙政的臉色有些難看,子嬰明白自己若是不說話,秦王恐怕就要自己公布了,不管是從維護秦王的威名,還是增加自己在秦王心中的地位,這會都應該站出來。
“王上以微薄之身,行不世之舉,如此功蓋三皇,名垂五帝,子嬰以為取三皇之‘皇’字,并五帝之‘帝’字,合為皇帝,以為尊稱當為合適。”
子嬰一說完,沒等李斯等人回過神來,便聽高坐在上的秦王言道:“長安君所提‘皇帝’之議,眾卿可有看法。”
秦王這一說話,態度表露無遺,我們上尊號時一點反應都沒有,而長安君的這個提議一說,便立馬讓大家商議,這不擺明了意思便是這個提議我很滿意嘛。
這些人在朝堂上混了這么久,這點眼色還是有的。
“臣以為‘皇帝’之號極為妥當,應選之。”
“王上如此大功,稱之為‘皇帝’實至名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