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各種附和之語,鋪天蓋地的襲來,紛紛表示“皇帝”這兩個字和英明神武的秦王是在是太貼切了,簡直是為了您而存在的。
“如此便選用皇帝之號,傳之后世。”
“臣等參見皇帝!”
“眾卿免禮。”趙政緩緩地伸開雙手繼續說道:“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商議完了尊號,趙政又追封自己早已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
始皇帝崇信五德之說,從卦象上看周朝為火德,秦國取代周朝就必須采用能治得住火的水德為正,規定不論是衣服還是旄旌節旗都以黑色為上。更是下令把河水直接改名為德水。
定下了這些大事,按理說這次朝會就應該圓滿結束了,然而這一會丞相王綰再一次站出來,拋出了一個極富爭議的命題。
“諸侯初破,齊楚燕等地極為遙遠,若有變恐一時難以傳達帝都,臣以為不若封諸子為王,代皇帝牧邊守土。”
眾所周知,秦王自親政以來,除了恢復了子嬰的長安君之位,并沒有立下任何一位封君,哪怕國之柱石一般的王翦和始皇帝的諸多親生兒子也沒有封君之位。
王綰的意思便是建議封立始皇帝的諸位兒子到燕、齊、楚等距離關中較為遙遠的國度去稱王,代為鎮守四邊。
然而這個話題一出來,朝堂上確是沒有幾個人敢站出來說話,畢竟這個話題太敏感,已經牽扯到了帝王的家事。
你說支持吧,始皇這么多年都沒立一個封君,態度很明顯,然而不支持吧等于一下子把所有的公子和丞相王綰都得罪了。
而且丞相王綰這一提議也有自己的用意,那便是逼迫秦王在此時立儲。
畢竟國無儲不寧,將子弟封王的話就必然會分出主次,至少自己的繼承人必須留在咸陽,不能去邊陲稱王。
而如今公子將閭自殺,天下初定扶蘇過于仁善難以掌控全局,最有希望成為繼承人的便是他的徒弟公子光了。
只要在這朝堂上把公子光的繼承人身份定下,那便是成功了一半。
然而此時一陣不合時宜的聲音卻在王綰的身后響起: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時日一久后人疏遠,相攻擊有如仇寇,諸侯之間更是相互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如此足以。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說話的是廷尉李斯,明確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反對設立諸侯,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李斯說完,雖說反對的是丞相王綰的意見,然而朝中眾臣卻紛紛看向了子嬰所立的方向。
畢竟李斯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不封諸侯,然而子嬰確算是如今天下唯一一個仍然擁有封地的“諸侯”。
就連丞相王綰也有些幸災樂禍的看著李斯。
你招惹誰不好,偏偏去招惹長安君,別人不知道他王綰哪不知道子嬰的巨大能量,和在秦王心中的地位,若是李斯僅僅反對現在封王那還好說,直接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那不直接把矛頭對準了如今僅有的封君子嬰。
若是子嬰明確反對,至少軍方的一眾大佬都會隨著子嬰的意見。
沒等秦王開口詢問,王綰便開口詢問道:“不知長安君殿下以為何如?”
這一會王綰直接把問題拋給了子嬰,這一會不止一眾朝臣,就連李斯同趙政都把視線聚焦到了子嬰的身上。
提議實行郡縣制的李斯,這一會心中是懊惱無比,雖然郡縣制在他看來利在千秋,然而此時實在不是個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