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自己若不出手,估計得向歷史上一樣,由秦王親自提出皇帝的概念。
通過歷史上的記載,和這會秦王的表情,子嬰清楚趙政定然已經對自己的尊號有了打算,如今不過是想借群臣之嘴進獻出來罷了。
這一屋子人理解能力倒是不弱,可是所有人想的尊號和趙政的理想目標都有一定的差距。
要知道這個群臣進獻的和自己下令的可是兩碼事,臣下敬獻的說明臣子們已經認可了功績可以相配,自己下令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見趙政的臉色有些難看,子嬰明白自己若是不說話,秦王恐怕就要自己公布了,不管是從維護秦王的威名,還是增加自己在秦王心中的地位,這會都應該站出來。
“王上以微薄之身,行不世之舉,如此功蓋三皇,名垂五帝,子嬰以為取三皇之‘皇’字,并五帝之‘帝’字,合為皇帝,以為尊稱當為合適。”
子嬰一說完,沒等李斯等人回過神來,便聽高坐在上的秦王言道:“長安君所提‘皇帝’之議,眾卿可有看法。”
秦王這一說話,態度表露無遺,我們上尊號時一點反應都沒有,而長安君的這個提議一說,便立馬讓大家商議,這不擺明了意思便是這個提議我很滿意嘛。
這些人在朝堂上混了這么久,這點眼色還是有的。
“臣以為‘皇帝’之號極為妥當,應選之。”
“王上如此大功,稱之為‘皇帝’實至名歸”
……
一時間各種附和之語,鋪天蓋地的襲來,紛紛表示“皇帝”這兩個字和英明神武的秦王是在是太貼切了,簡直是為了您而存在的。
“如此便選用皇帝之號,傳之后世。”
“臣等參見皇帝!”
“眾卿免禮。”趙政緩緩地伸開雙手繼續說道:“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商議完了尊號,趙政又追封自己早已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
始皇帝崇信五德之說,從卦象上看周朝為火德,秦國取代周朝就必須采用能治得住火的水德為正,規定不論是衣服還是旄旌節旗都以黑色為上。更是下令把河水直接改名為德水。
定下了這些大事,按理說這次朝會就應該圓滿結束了,然而這一會丞相王綰再一次站出來,拋出了一個極富爭議的命題。
“諸侯初破,齊楚燕等地極為遙遠,若有變恐一時難以傳達帝都,臣以為不若封諸子為王,代皇帝牧邊守土。”
眾所周知,秦王自親政以來,除了恢復了子嬰的長安君之位,并沒有立下任何一位封君,哪怕國之柱石一般的王翦和始皇帝的諸多親生兒子也沒有封君之位。
王綰的意思便是建議封立始皇帝的諸位兒子到燕、齊、楚等距離關中較為遙遠的國度去稱王,代為鎮守四邊。
然而這個話題一出來,朝堂上確是沒有幾個人敢站出來說話,畢竟這個話題太敏感,已經牽扯到了帝王的家事。
你說支持吧,始皇這么多年都沒立一個封君,態度很明顯,然而不支持吧等于一下子把所有的公子和丞相王綰都得罪了。
而且丞相王綰這一提議也有自己的用意,那便是逼迫秦王在此時立儲。
畢竟國無儲不寧,將子弟封王的話就必然會分出主次,至少自己的繼承人必須留在咸陽,不能去邊陲稱王。
而如今公子將閭自殺,天下初定扶蘇過于仁善難以掌控全局,最有希望成為繼承人的便是他的徒弟公子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