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這朝堂上把公子光的繼承人身份定下,那便是成功了一半。
然而此時一陣不合時宜的聲音卻在王綰的身后響起: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時日一久后人疏遠,相攻擊有如仇寇,諸侯之間更是相互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如此足以。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說話的是廷尉李斯,明確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反對設立諸侯,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李斯說完,雖說反對的是丞相王綰的意見,然而朝中眾臣卻紛紛看向了子嬰所立的方向。
畢竟李斯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不封諸侯,然而子嬰確算是如今天下唯一一個仍然擁有封地的“諸侯”。
就連丞相王綰也有些幸災樂禍的看著李斯。
你招惹誰不好,偏偏去招惹長安君,別人不知道他王綰哪不知道子嬰的巨大能量,和在秦王心中的地位,若是李斯僅僅反對現在封王那還好說,直接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那不直接把矛頭對準了如今僅有的封君子嬰。
若是子嬰明確反對,至少軍方的一眾大佬都會隨著子嬰的意見。
沒等秦王開口詢問,王綰便開口詢問道:“不知長安君殿下以為何如?”
這一會王綰直接把問題拋給了子嬰,這一會不止一眾朝臣,就連李斯同趙政都把視線聚焦到了子嬰的身上。
提議實行郡縣制的李斯,這一會心中是懊惱無比,雖然郡縣制在他看來利在千秋,然而此時實在不是個好時機。
平日里子嬰從來不參加朝會,方才王綰一提,他便蹦出來反駁了,說完話才意識到當今唯一的“諸侯”子嬰就在朝堂上站著,這不當著面找人家麻煩嗎。
若是平日里子嬰不在時提出這一論斷,說不定還有一線希望,然而有子嬰在恐怕這一次難以成功了。
而且讓長安君對這一點有了防備,日后推行定然也是困難重重。
“臣以為廷尉所言極是,推行郡縣制實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臣請獻出饒陽封地,改為郡縣!”
子嬰沒有多少遲疑的恭敬說道。
子嬰話一說完,整個朝堂都仿佛不可置信一般盯著子嬰,就連始皇帝本人也是用詫異的眼光向子嬰看去。
眾人本以為子嬰定然會是郡縣制的堅定反對者,然而這個唯一的封君諸侯竟然支持郡縣制的鋪開,并提議削掉自己的封地。
封子嗣為王,在幾千的歷史上早已經證明這實在是一招敗筆,不但很難起到為國之屏障的作用,而且手握重兵的王爺們很容易就會成為禍亂的根源。
漢初的七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都是源于分封自己的子弟為王。
作為后世之人,來到這個朝代子嬰想的只是怎么才能讓大秦傳承下去,些許個人得失怎么能同國事相提并論。
ps:七月新番大神的新書《戰國明月》已開書,歡迎大家前去支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文學館手機版閱讀網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