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子嬰離開咸陽,一路上游山玩水一路上已經過去一年半多的時間。
而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始皇帝也沒閑著,而是不斷的巡游四處,看一下這大秦的國土。
去年始皇帝巡視隴西、北地,并下令在全國修筑馳道,以方便自己巡游天下。
而今年始皇帝再次出巡,這一次巡游的方向則是東方。
根據平得到的驛報,這會始皇帝的車駕應該已經進了碭郡,距離此地不過區區數百里。
就和平知道了子嬰在自己所轄的地界必須過來拜會一樣,子嬰知道了始皇帝和自己離得這么近,若是不過去趟便徑直離開北上恐怕也會成為別人攻訐自己目無君長的把柄。
這北地之行恐怕只能暫時擱置了。
從平的口中得知,始皇帝東巡的下一站應該是鄒縣,子嬰便直接北上打算先行到鄒縣打打前站,等待者始皇帝的到來。
鄒縣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故里,在戰國時期也曾是鄒國的國都文化興盛,有“鄒魯圣地”之稱。
子嬰到達鄒城之時已臨近傍晚,如此時分子嬰也沒打算去騷擾鄒縣的縣令。
而是打算先找一個客舍住下,然而等第二日再去鄒縣縣衙。
然而因為始皇帝將至的緣故,為了保證始皇帝的安危,鄒縣的“安保”措施可以說是達到了水滴不漏的地步。
一連找了四五家客舍,因為子嬰不是本地人的緣故竟然沒有一家店主敢于讓子嬰住下。
而與此同時,因為始皇帝很快就會到達鄒縣,而依然在縣衙內“加班加點”安排始皇帝到達之時一應事項的鄒縣縣令邱安,卻得到了一份來自縣內客舍店主的舉報。
“一大幫外地口音的人,來到了鄒縣正在縣內尋找客舍住下,看他們的幾個侍衛都極為健勇,而且這些人身上還帶著兵刃!”
子嬰的計策可以說是進展得極為順利,在官府的刻意推動以及縱容之下,不多久劉邦便在當地“聲名鵲起”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而且子嬰為了防止劉邦在沛縣聲名狼藉之后,潛逃它地發展勢力,暗中指示墨門在周邊縣域的民間,大肆傳播劉邦的光輝偉績。
進一步讓劉邦的名號傳之更廣。
一系列措施下去,劉邦頓時成了猶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的存在。
有不少當地豪俠之士,紛紛放言若是劉邦膽敢露面,用不著官府他們必定沖上去將劉邦這個變態打的他媽都認不出來。
秦朝時期,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世的一些有如勾欄瓦當、話本戲曲等娛樂設施在如今都還沒有發展起來。
加之秦國的耕戰政策影響,民眾的精神娛樂生活可以說是貧乏到了極點。
而劉邦這個極具討論性的話題一出現,立馬將老百姓壓抑已久的八卦熱情點燃。
事實證明,藝術源于生活。
在沛縣百姓的熱情下,劉邦事件迅速升溫,并發展出了一系列番外篇。
什么劉邦八歲的時候就偷看女孩子洗澡。
十二歲時偷拿老婦人的月事帶。
曾經堵寡婦的門。
等一系列老百姓能夠想到的齷齪事宜都被安到了劉邦的頭上。
劉邦的名聲可以說是臭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