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安置英布母子的空檔,子嬰開始思索起如何安排英布來。
沒有人天生便是英雄,更沒有人是先天的將領,每一個人的成就都與自己的經歷密不可分。
所以韓信子嬰費盡心機,為他營造了和歷史上他的成長環境相類似的的氛圍。
然而如何安排英布子嬰卻有些感到棘手。
仔細回想了下英布的成長環境,首先年幼時受刑、筑陵的經歷已經有了,剩下的便是結交一些江洋大盜,而后帶著人成了強盜頭子。
完全靠打家劫舍為生。
想來除了年幼時性格塑造的方面,英布的一些武藝和軍事素養完全屬于在攔路搶劫中自己領悟的本領。
可是現在總不能再讓英布“放飛自我”去當強盜。
韓信是帥才,子嬰可以讓他熟讀兵書韜略,而英布在子嬰的記憶里完全是那種不按常理出牌的選手,用兵打仗頗有些好勇斗狠的意思在,每每出乎對手意料。
雖然必要的兵書必須讀,然而若是完全用培養韓信的方法培養英布,子嬰清楚按照英布的性格,這孩子八成會讓自己養廢了。
想來想去還是只能讓他回驪山陵墓去了,好在自己現在是驪山陵墓工程的最高長官,沒有機會也得創造機會讓英布去和那些筑陵的江洋大盜江湖豪杰有交流的機會。
至于第二步去呼嘯山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至少英布成長的前期條件自己現在完全能夠滿足。
……
等子嬰考慮好了英布的去處,英布母子已經吃完飯食被帶到了子嬰的面前。
常言道人靠衣裝馬靠鞍,英布母子洗漱完畢,換上新的衣服,除了依然瘦弱,立時就像換了人一樣。
來到子嬰的身前,二人立馬給子嬰見禮。
對她們母子而言,子嬰無異于將他們從地獄接到天堂的神明。
在這婦人記憶中,哪怕在趙國旱災未發生之前,雖然他夫家也算是家境殷實,然而也未曾穿過如此好的衣衫。
“你叫英布是吧?”母子二人站定之后,子嬰看著少年說道:“孤這里有份職事,欲交托與你不知你可敢接下?”
此時的英布雖然瘦弱不堪,然而已是十一歲的少年,此刻自然清楚面前的人是救了自己母子兩次性命的人。
他母親本就是極為念恩的人,不然也不會這么多年了依然供奉著子嬰的長生牌位,對他的教育上自然也少不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說教。
何況是子嬰這樣的天大的恩德。
當下學著大人的模樣向子嬰拜道:“英布愿為長安君驅馳,此誓永生不移。”
英布的話依然透露著倔強,子嬰明白這樣的人一旦出口便會遵守一生。
“你先別急著答應。”子嬰繼續說道:“始皇帝令我主持驪山陵墓修筑工作,然而有些原為盜匪的刑徒頗為不服管教,你可愿為孤解此憂慮。”
“英布愿往。”英布揚著小臉依然一臉倔強的回道。
聽完英布的答復,子嬰當即把臉轉向了英布母親的方向。
“英夫人可允之?”。
畢竟牽扯到他兒子的安排,這等事項還是經過她母親的允諾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