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能夠在奔馳中騎馬射箭的人不是沒有,然而這樣的人實在是百里挑一。
在匈奴這等馬背上生長的民族中這樣的高手都不多,在秦軍騎兵中能夠給做到騎射這一點的就更少了。
然而當有了馬鐙之后,這一現象便大大改善了,騎射的難度成幾何基數下降。
當雙腳有了支撐,雙手自然便解放了出來,
這些神州鐵騎的騎兵大多都是當年的騎兵大家司馬尚訓練出來的,在騎兵一道上雖然可以說是代表了如今秦國騎兵的最高水平。
在解放了雙手后,他們進行騎射的唯一問題便是,由于缺乏相應的訓練,在移動中射出箭矢,準確度還有些不足。
但是如今實在是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再去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只能在這兩天的時間里盡最大可能的讓騎兵去熟悉騎射的感覺,剩下的只能在真刀實槍的戰斗中去熟悉了。
于是乎在蒙恬到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整個神州鐵騎兩千騎兵,竟然一夜間全部成了百里挑一的騎射高手,雖然準確度仍然不忍直視。
然而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在疾馳的站馬上,穩住身子雙手拉弓射箭。
能做到這一點,只要后續的訓練能夠跟上,準確度這東西完全可以靠大量的訓練來彌補。
驚嘆之下的蒙恬一開始還以為是這些神州鐵騎之前都隱藏了自己能力,在搞明白了這兩千騎兵變化的原因之后,蒙恬雙手緊握著一副馬鐙久久不能言語。
“實難想象,一副銅環竟可助一只精銳騎兵的誕生。”
“只能說是這些還是比較原始的設計,若是時間充足,不論在形制上還是在材料上都應該能夠有很大的提升。”子嬰面對不可置信的蒙恬卻依然表現的十分淡然。
這一刻蒙恬甚至有一種想法,長安君到底長了一顆什么樣的心,難道真實傳說中和比干一樣的七竅之心。
若不然怎么會不但能夠在戰場上料敵于先機,而且還有著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七竅之心,這可是圣人才有的心臟阿!
兩天之后雖然騎兵們已經初步熟悉了騎射的一些技巧,然而與成熟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
然而時間不等人,子嬰必須要在匈奴大軍到來之前離開九原城,兩天之后兩千神州鐵騎便在蒙恬的目送下離開了九原城。
每一名騎兵可以說武裝到了牙齒,身著皮甲腰跨寶劍,在背上背著一把弓箭。
令蒙恬想不通的是,除此之外每位騎兵竟然在馬背斜插了一把包裹著青銅頭的尖銳長矛。
不過既然是子嬰所安排的,就定然有其用處。
在子嬰又憑空弄出這么一些能夠大大增強騎兵戰力的工具之后,本來就對子嬰的智謀敬畏有加的蒙恬對子嬰已經有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的信任。
長安君說的一定是對的,長安君的一舉一動一定有所深意。
甚至連此刻的蒙恬也沒有感覺到自己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