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戰鼓渲染,沒有軍號激昂,秦軍在子嬰的率領下沒有絲毫停頓的向著龍城奔去。
由于龍成守衛的來源混雜,這支八百人的軍隊并不像其余匈奴軍隊一樣有著一個強力的首領。
在宗教色彩濃郁的龍庭,他們所有守衛的統領只有一個,那便是蒼天。
而他們是蒼天在塵世間的手足,平日里聽命于蒼天的使者匈奴大祭司折星。
而這也是頭曼唯一允許大祭司直接掌握的軍事力量了。
秦軍沒有絲毫掩飾的向著龍城奔襲,提前發現了秦軍蹤跡的守衛們在請示了大祭司折星后,立即跨上戰馬向著秦軍而來的方向迎戰而去。
雖然秦軍聲勢浩大,然而靠近了一看人數甚至不如己方。
他們可是上天的手足,神明的衛士,別說秦軍的人數少于他們,就是人數遠遠多過他們他們也無所畏懼。
按照大祭司說的,神明會在天上注視著他們,賜予他們戰勝敵人的力量。
哪怕戰死神明也會將他們的靈魂迎入天國,讓他們在天國享盡富貴。
所以秦軍面臨的完全是一支不懼任何生死的軍隊。
乍一交戰,子嬰原本打算借著秦軍馬鐙馬鞍的優勢,憑借嫻熟的騎射之術對匈奴軍造成大量的損傷。
然而能夠被各個部落推薦來充當龍庭守衛的雖然不是每個部落的頂尖人物,卻也是各個部落中的佼佼者。
若是在這樣的地方推薦一個吃干飯的過來,定然也會成為草原上的笑料。
所以子嬰一動手便發現自己的猜測可能有錯誤,對面的這支龍庭守衛,在沒有馬鐙相助的前提下,騎射之術竟然絲毫不亞于秦軍。
可以想象若是秦軍沒有馬鐙,恐怕還真不是這支匈奴軍隊的對手。
見這一策略對匈奴人沒有奏效,子嬰當即下令繼續突襲,發揮秦軍的近戰優勢。
子嬰不相信這支匈奴軍的騎射之術厲害,近戰也能和縱橫六國的秦軍鐵騎相抗衡。
這會自然不是藏拙的時候,子嬰一邊揮舞著龍淵劍抵擋著不斷射來的箭矢,一邊催促著戰馬飛快向匈奴軍中穿插。
有了主將的帶頭,秦軍自然是緊隨其后,去勢不減的迎著箭雨向著匈奴軍沖去,哪怕中途有人中箭墜馬也去勢不改。
槍打出頭鳥,跑在最前面的子嬰自然成了匈奴人的重點照顧目標。
密密麻麻的箭矢向著子嬰射來,然而一把龍淵劍在子嬰的手中卻揮舞的滴水不漏,箭矢雖多然而卻沒有一支能夠近身。
子嬰的舉動吸引了匈奴人大量的注意力,也無形中減少了后方秦軍的壓力。
走著走著,子嬰胯下的戰馬突然一頓,子嬰知道自己的這匹戰馬恐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
自己的胳膊加上龍淵劍就那么長,自己就是防守的再嚴密,也只能護住己身,很難將自己身下的戰馬護衛周全。
心中略一估算此時與匈奴人的距離,子嬰在戰馬上一個飛身向前躍起,穩穩的跳到了站在最前方的一個匈奴騎兵的——懷里。
在這匈奴人還沒回過神來時,一個肘擊將之打落馬下。
子嬰已經沖到了匈奴人之中,匈奴人為了避免誤傷,自然不可能繼續用弓箭射擊,只能是驅馬向前用刀劍等近身兵刃企圖將子嬰挑落馬下。
然而子嬰全力施為之下,這些匈奴人哪是子嬰的對手。
在子嬰猶如密雨一般的劍影下,不一會子嬰的周邊便成了真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