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這一政策若是真的實行,匈奴族那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所有的祭祀自動成為部落貴人,專職侍奉神明而無需放牧,不經大祭司同意族主無權對其處罰,供養祭祀不足之處大秦可酌情貼補一二。”子嬰繼續說出了他對這一條件的后續補充。
“我答應。”雖然大祭司折星,想到了這一條件的后果,然而他卻沒有勇氣拒絕子嬰的條件。
他是匈奴大祭司,這一條件無形中讓他的地位凌駕在了各個部族的族主之上,維護各個部落祭祀的地位便是維護他的地位。
至于匈奴族的未來,哪怕實行這一計策恐怕匈奴族撐個幾百年還是可以的,到那時候自己早就已經化作了草原上的塵埃,只要自己生前享受富貴榮華,那管身后洪水滔天。
而且子嬰只是禁止祭祀娶妻生子,可并沒有祭司們行一些魚水之事。
“其四,匈奴文化傳統不可更改,各部不可學秦語、秦制,一應南地書籍不可于草原流傳。”
“我答應。”折星有些頹廢的答應道。
對南地比較了解的折星知道,答應了子嬰這一條件,匈奴將永遠難以擺脫蒙昧,然而上一條亡族的條件都答應了,這一條又何妨。
再者,折星也認為族人越是蒙昧,也越是容易加強自己的統治。
若說此時的匈奴有什么優良“文化傳統”需要保護,子嬰實在想不起太多,按照子嬰的了解,現在的匈奴屬于那種文化上除了原始的崇拜,完全是一片空白的狀態。
現在的匈奴那怕是計數方式,都還處于那種極為原始的結繩計數時代。
只要匈奴人接觸不到優秀的文化,那怕再是兵強馬壯,最多也只是南下劫掠一番而已。
根本沒有能力統治中原的國土。
這也可以說是一條讓匈奴人永遠無法統治中原的計謀,后世的蒙元和滿清之所以能夠對中原地帶形成有效的統治,與大力接受漢文化的傳承不無關系。
這四條便是子嬰能夠想到的對匈奴的攻略,很大一定程度上子嬰的這些計謀借鑒了后世清代對蒙古的策略。
事實上這些政策的在實行中也是十分有效的,而且在潤物細無聲中便讓蒙古人差點絕了種。
向金代那樣直接去燒殺搶掠一番的減丁政策,雖然見效比較迅速,然而卻非常容易讓草原民族站到一起,同仇敵愾起來。
而大祭司折星在匈奴人中的崇高地位,也讓他成為了一個十分合適的傀儡。
相信以他的洗腦能力,到時候一定可以將這幾條政策嚴格貫徹下去。
“只不過我大秦暫時無力完全將單于大軍消滅,不過孤可以答應你我大秦馬踏草原之日,便是你君臨草原之時。“
子嬰說完笑著將跪在地上的大祭司折星扶了起來說道。
“只要我不死,這條約定永遠有效。”
對于這一點折星到沒有意外,如今匈奴正處于兵強馬壯之時,將整個草原降服定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終他生都可能看不到這一天。
然而這一個他期望了一生的目標,也算是終于有了一些曙光。
既然已經取得了共識,子嬰也不在這里繼續耽擱時間,畢竟后面的追軍不知道什么時候便會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