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一番解釋之后,子嬰這才全部了解了自己深入草原之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自己竟然真的被封為了秦王,雖然這個王號有一點追封的性質,畢竟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以為自己已經死在大漠了。
與此同時子嬰也把自己在草原上的經歷介紹了一番,只不過隱去了和蘭書柳的一些香艷。
戰報上寫的是一回事,聽當事人說是另一回事。
子嬰說完,蒙恬等秦軍將領,更是驚訝的合不攏下巴,子嬰的經歷比之戰報上所說的更是玄妙。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必死的境地,子嬰不但活著回來了,而且還擄掠了一個匈奴王子。
北面戰事已了,匈奴經此一役至少十年之內都無力南下,而河南地的婁煩和林胡,在匈奴退卻之后已經遣使至于咸陽,歸附大秦。
子嬰準備等拿亥顏換回被俘虜的秦軍之后便先行回返咸陽。
“吾近日日夜苦思,得一御匈奴良策,正欲上書始皇帝,先請秦王踱之?”說完各自的經歷,蒙恬突然間說道。
“蒙恬將軍請講。”
“吾觀九原戰事,匈奴多騎兵,不善攻城。昔燕趙兩國多在北境修筑長城以御之,然燕趙多有戰事,兩國長城互不統屬,多有空處,匈奴、東胡等族方得以長驅南下劫掠我大秦。
如若興工將燕趙長城續接,東及于海,西抵大漠,則可將我大秦北境全數囊括,戎人何可再南下牧馬!”
蒙恬意氣風發的說道。
只要長城能夠修筑好,他有信心憑借手中的人馬永遠將北地胡人擋在長城以北。
蒙恬說完,子嬰略微點了點頭。
“將軍有沒有想過,如此需要多少人來完成這一工程?”子嬰出聲問道。
“三十萬工足矣。”蒙恬立即回答道。
修筑長城的想法已經在蒙恬的心中盤旋了許久,他早已經派人細細的測算了下大概的需求。
“如今我大秦于嶺南屯兵五十萬,九原十萬眾,個中后勤補給之卒更是不計其數,孤曾督建驪山陵墓,于驪山亦有七十萬人修筑。”聽完蒙恬的敘述,子嬰淡淡的說了一句話。
細細算來,大秦雖強,然而但是南北用兵加上驪山陵墓的修建之徒,還有數不盡的后勤補給人員,同時動用的人員高達上百萬!
哪怕在如今上百萬人的耗費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更何況在這生產力極為低下的秦代了。
更何況子嬰清楚,再過兩年阿房宮開始修筑,所征發的勞工亦是不下數十萬。
雖然子嬰知道,若是蒙恬這封奏章若是上達天聽的,始皇帝定然會同意蒙恬的請求,然而剛剛經過了戰國末年諸國混戰的大秦,已經實在是禁不住折騰了。
大秦的百姓,在繁重的賦稅和勞役下,現在過得甚至還不如未統一之前。
始皇在時,憑借著一統六國的極高威望,還能夠震懾四方,等始皇一死,就是群雄亂舞的時代了。
能夠保留一份民力,讓老百姓有活下去的希望,說不定便可以避免亂世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