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狄縣人田儋殺死了狄縣縣令,自立為齊王。
而陳勝命令攻打關中的周文則堅定地執行了陳勝的命令,一路向西竟然沒受到多少抵抗的攻進了函谷關,一直達到了咸陽東面不遠的戲亭這才停下來。
周文一路召集兵馬,此時的周文竟然擁有戰車千兩,步卒數十萬人!
于此咸陽朝野震動,就連秦二世和趙高都有些驚恐,緊急召集咸陽所有的大臣商議如何應對。
這時他們才發現,因為之前的清洗,大秦朝堂上那些功勛赫赫的武將的面孔現在竟然已經蕩然無存,朝堂上只有一些新任的文官和剛剛提拔的將領。
面對周文的幾十萬大軍,這些沒上過戰場的武將都駭的面無血色,哪還有始皇帝時一聽說出征便奮勇爭先的場面。
就在此時文官中一人站了出來,趙高一看是少府章邯。
章邯進言道:“盜已至,眾彊,今發近縣不及矣。咸陽刑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
此時的秦二世和趙高也是病急亂投醫,除了章邯已經沒有人能夠站出來請戰。
當下二世皇帝下令釋放咸陽所有的刑徒和修筑阿房宮的勞役,打開府庫發給他們兵器鎧甲,以章邯為將,令他率領著一支由刑徒組成的大軍前去阻擊周文。
趙高不知道的是,有一只他以為早已經死去的猛虎一直在咸陽的大獄中裝瘋賣傻,也因為這一條命令被放出了札籠。
至于接下來的舉動,陳勝吳廣自然也早已經規劃好,兩人干凈利索的將三位縣尉的頭顱砍下,指揮著戍卒砍伐樹木簡單搭起了一個高臺用以盟誓。
而三個縣尉的頭顱自然替代牛羊等牲畜,成為了盟誓的祭品。
而后陳勝任命自己為將軍,吳廣為都尉率領著這900戍卒掃平了就十幾個游繳的大澤鄉,繼而轉向蘄縣攻取。
一縣的差役,也就百十,而且蘄縣令想破腦袋也想不到那些路過縣境的戍卒夢竟然敢造反,戍卒們到來時竟然是直接被放進的城內。
當天沒有絲毫防備的蘄縣城便被陳勝吳廣攻下。
有了蘄縣庫房內所存儲的武器兵備糧草,和蘄縣這個基地陳勝吳廣終于也也算有了一個根據地。
為了壯大力量,陳勝吳廣派遣所有戍卒高舉著寫有項燕和子嬰名號的旗子去往蘄縣鄉里和四周郡縣招募兵員。
號稱秦王子嬰和楚將項燕兩人其實未死,他們這一支部隊其實就是這兩人所領導的。
且不說子嬰和項燕這兩個冤家有沒有可能在一起,然而在陳勝和吳廣兩人的商議之下,現在沒有什么名號比這他們兩人更好用了。
項氏一族,世代為楚將,而且為了楚國戰至最后一刻,在楚人中聲望頗高,很多楚人本就不相信他已經死去,用他的名義可以最大限度的博取楚人的歸附之心。
至于用子嬰的名義在兩人看來就更是一步妙棋,秦王子嬰素有賢名,在民間一直有“賢君”之稱,據聞曾因為多次勸解始皇帝是為始皇所不喜,秦王的賢名哪怕在楚地也根深蒂固。
前一段時間,秦王的死訊傳遍大秦,很多人便以為秦王乃是被冤死的,為他抱不平。
若是用項燕的名義僅僅能夠在楚地激發百姓的同情之心,用子嬰的名號則可以在整個大秦激起貧苦大眾的“反抗意識”。
在一些百姓的心中自己這是奉秦王子嬰的命令而行,這就不算是謀反了,頂多算是“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