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實在數量太大,而井陘道又太過狹窄,等陳馀帶著自己的護衛騎著高頭大馬來到了井陘道入口時,趙軍甚至還沒有完全進入。
“下令全速進軍!”被堵在道口的陳馀當即吩咐道。
與此同時,尚未進入道口的趙軍也是立即分開一條通路讓陳馀首先進入。
然而陳馀雖然是進入了井陘道中,但是此時的井陘道已經被趙軍堵得水泄不通,哪怕他騎著戰馬也無法快速推進。
……
因為趙軍的耽擱,秦軍跑到自己在小河邊的營地之時,趙軍尚未追到。
“入營迎敵!”韓信命令到。
后面是二十萬追軍,若是有可能最好的方法是渡過河去,繼續向后撤退。
然而河上的那一座小橋,昨天之時已經被韓信下令拆除了,秦軍此時除了束手就擒之外,剩下的唯有死戰一途。
好在這個臨時的營地也是有一定的防御能力的,秦軍進入之后立即在營地中背著河水成半月狀向外等著趙軍的來襲。
“傳訊下去,趙軍欲報長平之仇,若有俘虜將全部坑殺!”等到秦軍列好陣列,趙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出現在了秦軍的視線之中。
韓信當即命令親衛下去散播若是投降趙軍會被坑殺的假消息。
此時的軍士大多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將領們說什么一般他們就信什么,韓信如此散播想必秦軍除了死戰不可能隨意投降了。
與趙軍一樣,韓信亦是沒有命令秦軍趁著趙軍未完全從狹窄的通道中出來之時主動出擊,因為韓信的目的本就不是與這二十萬趙軍應扛,而是希望能夠最大限度把趙軍吸引到河邊這片空地上,并將其拖住。
秦軍沒有主動出擊,最前方的趙軍中亦是沒有上得了臺面的將領,在大部隊仍然在通道中的情況下先頭的趙軍自然不會貿然沖上去送死。
所以在這河邊的開闊地帶上,秦趙兩軍在相隔不遠的距離里大眼瞪小眼誰也沒有敢于主動出擊。
趙軍不主動進攻,本來就是想要最大限度的拖延時間的秦軍更加不會主動攻擊了。
等到陳馀從通道中走出,趙軍隊列中的人數已經到了十余萬之數,看到趙軍和秦軍依然在那對峙,陳馀當即勃然大怒。
馬鞭一指,狠狠的下令道:“還不速速進攻!”
此時陳馀對自己一時性起親自蒞臨前線感到是無比的正確。這些大頭兵離了自己的正確指揮還是不行啊。
在陳馀的強令之下,趙軍立即向著秦軍的工事發起了進攻,然而此時的秦軍在背水一戰,沒有退路的情況下爆發出了無比強烈的戰斗力,依托著營地簡單的工事,竟然把十余萬趙軍牢牢地擋在了外面。
……
趙軍十幾萬大軍經過動靜自然不小,潛藏在井陘道一側山坳中的那兩千秦軍等到趙軍全部通過兩刻鐘之后,這才悄然從潛伏的地方回道井陘道上。
“解開兵刃,速速進攻井陘塞!”當頭的哪名秦軍將領命令道。
在這名秦將的命令下,這兩千秦軍終于揭開了被纏繞的長劍,一劍寒光耀九州,這兩千人所持的都是秦軍在南越新煉制的神兵。
就在此時,隨著秦軍營地中一陣急促的戰鼓聲,秦軍仿若退卻的潮水一般開始向后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