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
項羽固守東江的命令一下,各地的壞消息便接踵而來。
不但自己的糧路被劫、各地城池陷落。而且原本避而不戰的秦軍仿若瘋了一樣開始沒日沒夜的阻截自己的行程。
項羽并不是傻子,看秦軍的動作也知道自己的這一舉動,恐怕是秦軍所不愿意看到的。
一項決策正確與否,從敵手的表現最容易看出來,如今秦軍千方百計的阻擾自己回返江東,也看得出這是一招在現階段是極為正確的方略。
若是尚在齊國之時,項羽便聽從范增的意見退守江東,恐怕當時秦國想要阻截都有心無力。沒有分兵的項羽也不可能讓英布如此輕易的帶著五萬楚軍歸降秦國!
然而世上沒有后悔藥,若是早知道秦軍會有這一表現,按照項羽的性格說不定會在兵強馬壯之時借此引出秦軍主力與之決戰。
然而如今項羽在明白了秦軍懼怕自己回到江東之后,便開始全速的向著江東進發。
但是由于糧路斷絕,楚軍缺糧之下每到一地都需要排出大量的部隊去民間搜刮糧食,楚軍前進的速度甚至比之前更加緩慢。
而且楚軍的主力和搜糧隊也經常遇到秦軍的阻擊,楚軍在行進的過程中損失亦是極為慘重。
楚軍從曲陽城走到垓下,不過幾百里的路程,楚軍竟然走了十余天!
到了垓下,不是項羽不想繼續走,而是已經走不了了,秦軍數路大軍直接放棄一路上的楚國城池,直接快馬加鞭趕了上來將楚軍團團包圍在了垓下。
經過一路的戰損,楚軍如今僅剩下五六萬疲憊之師,而匯集了周邊所有兵力的秦軍人數卻超過了二十萬人!
楚地如此的大規模的遷移很快便被秦軍探得。
得到了消息的韓信根據楚軍行進的路線和淮北等地郡縣物資遷移的路徑很快便推斷出了楚軍的意圖。
項羽分明是要打算放棄除江東外所有的土地,退守江東!
而這也是韓信最擔心的一種可能,因為一旦楚軍完全退守江東,憑借著長江之險和江東之地利,大秦想要在這種情況下平定楚國可能就要付出多幾倍的損失和更長的時間。
在韓信的計劃中,最理想的狀態自然是讓楚軍在長年累月的奔襲中不斷地削弱楚軍的力量,等到楚軍的力量衰竭到一定的地步之時,便可以輕而易舉的將楚軍擊破,將項羽拿下。
然而此時的楚軍顯然向著韓信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個方向走了。
在得出了這一結論之后,韓信看著拿在手中的軍報突然有些不解。
韓信對項羽是極為熟悉的,因為當年的韓信就是項羽的屬下,雖然不過是一個持戟郎中罷了。
按照韓信對項羽的了解,項羽應該是那種寧折不彎,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會沖殺進去的那種,實在不應該作出這樣的決定。
楚軍中一定發生了自己沒有了解到的變故!
然而不管是因為什么令項羽做出了這樣的決定,然而事情終究是已經發生了。
嘆了一口氣,韓信將收到的軍報收好便沖著子嬰的臨時寢宮而去。
雖然子嬰受命他指揮滅楚一戰,然而根據新的情況秦軍恐怕得做一些新的安排,而如此巨大的兵力動員還是稟報一聲,征求到子嬰的應允比較合適。
子嬰看完韓信呈上的軍報,一時間也是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