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瓿知鄉、賈舍村、王葛”
“考生在。”王葛立即應聲,上前領明早進考場的工具。
工具裝在一個二尺長、一尺寬的篋笥內,并不太重,她橫抱著找到一處空位后,打開篋笥,檢查工具有木鋸、小木錘、木尺,刻刀,銼刀,小塊磨石,篾刀,勻刀,刮刀,竹鑷,一尺長、半尺寬的木板,系著木牌編號的一小團麻繩。
跟官吏告知的工具相符,也全是好的。
如果工具有損,必須在今晚入夜前報給各自區域的官吏,進行調換。
負責考場秩序的官吏仍為縣、各鄉調來的游徼。所謂區域,就是將男、女匠童分開。
女匠童區域的管事者多出一些娘子,她們被稱為匠娘子,也是官府征用的各大作坊的匠役,據說和明天考場內核驗考生制品的匠役一樣,都是多年的匠工。
而這次考試的考官,主考官級別為大匠師,所有副考官均為中匠師。
“呼”王葛長吐一口氣,莫名覺得自己都跟著高大上了。
她不打算再四處逛,已經過了前天剛來的新鮮勁。況且明天辰時開考,從寅正就要排隊進場,過會兒領完晚食,吃撐、飲足后,她要早早休息。
匠工考試的場地在縣西郊十里之外,是臨時搭建的營地,整個被高高的氈布遮擋,完全看不到里面是何布置。
遠處景色秀麗至極,傍山帶江,晚間入睡都能聽到江流澎湃之音。至于那座山,王葛聽人議論,說是謝氏大族的莊園。
嘖嘖嘖謝氏,可了不得就是不知道此望族在這個大晉,還和前世歷史記載的一樣厲害么謝氏跟清河莊的主家王氏比,哪個更厲害另外,賈地主跟清河莊的篾條買賣,與此次匠工考試有無關系
王葛一邊胡思亂想,一邊左、右看看,粗略一數,休息區就有百余人,這還是女匠童區域,據說每年男匠童考生多出女娘三倍余,這可比她來前想像的人數多多了。
考生中還有不惑之年、個別年過半百的,定都是拼盡全力最后一搏了。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匠童一生只能參加三次匠工考,一旦第二次未過,肯定吃教訓,將技藝打磨的爐火純青再拼。
開始發晚食了
每個發放食物的獨輪車都由四個隸妾配合,兩個拉車、推車,兩個扶穩食桶、水桶。
車到哪,周圍考生自覺上前領飯食。每人可領兩個麥餅,竹壺都是用自己的,不過竹壺明天帶不進考場。
王葛吃完兩個餅后,從懷里拿出早食省下的餅,小口飲著水吃。她旁邊的小女娘看上去不到十歲,還是孩子心性,也拿出午食省下的餅吃,邊吃還沖王葛得意的一揚下巴。
王葛沖她笑一笑,然后發現好些人都是這樣打算的,白天少吃些沒關系,今晚一定要吃撐
因為明早沒有早食沒有熱水僅給上茅房的機會
三個麥餅下去,以王葛的肚量來說,也飽的打個嗝。但是她又拿出午食省下來的另張餅,繼續填肚子。
“這位阿姊,你真能吃。”還是剛才這小女娘,一笑露著虎牙,煞是可愛。
王葛再次回個笑容。入睡前,她將行囊全背上去了趟茅房,回來后換一處空地,鋪席,包好頭巾,蓋上褥子連頭蒙住。
睡著之前,她默念考試規則進場前搜身,除了發放的工具篋笥,御寒衣物,其余皆不可攜帶入場;無論男女,肩頸以上只能扎頭巾,只能使用篋笥內帶編號的麻繩束發;入場后禁言,除非考官詢問;每個模子都有配套材料,自取,若多取、故意毀壞其余材料者,終身不得參加匠人考;每制作完成一個模子,交于考生所處制作區域的匠役核驗,合格后,由鼓手敲“揚名鼓”,報考生籍貫、姓名;核驗不合格者,自行離場,自敲出口豎立的“不如鼓”,也自報籍貫、姓名;考試期間不飲食、不御寒物、不如廁處,暈厥者會被抬出考場,不允許重復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