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就看出王葛平日里的體力活沒白干了,她橫抱篋笥,屬于跑的最快的那撥。
器物棚到了
“之”字蜿蜒向南,更難望其盡頭
撐起棚頂的立柱密集,間距相等,全部為兩“步”。下方就是木制器物床,每個器物床面只放置一種模子,根據模子的大小,數量有多有少。器物床兩側的地面,秩序擺放對等數目的筲箕,里頭便是制作模子的材料。
王葛這一側的考生只能取自己這側的材料,若這一側取沒了,可找通道繞過去取另一側的,但絕不能從器物床底爬、或翻越。
劉小郎告誡過看見容易的模子就選,千萬別挑
所以王葛一看到“墨簽”立即抓在手,等她拿起下方小筲箕的材料起身時,此器物床所有的墨簽已被掃空。
她緊捂筲箕從眾考生中擠出,快步來到旁邊的制作區就地一坐,將篋笥內的工具全部取出,再以篋笥墊著,將一尺長、半尺寬的木板放在上面,開始制墨簽。
墨簽為墨斗木匠用來劃線的工具的組成部分,就是用竹片制成的畫筆,因此也叫篾筆。制式為上端細、下端寬,寬端做成掃帚狀,木匠彈直線時可用墨簽壓線,或畫短直線、作記號用。
筲箕里無別的工具,只有兩片青篾。這代表入場前發放的工具足夠用了,且允許考生制作時失誤一次。
王葛先用篾刀將一片篾的青皮剝離,青皮為廢料。然后用木尺量出墨簽模子的帚尾長度,多少個分齒,簽身長度。
先制帚尾。大概兩截指的長度打薄,用刻刀切帚齒,這時候得小心,千萬別弄斷齒。按照模子切成十二根帚齒后,再用一片勻刀將齒尾再次打薄,打薄的過程中,她始終比較著模子帚齒的彎度,以保證自己手中的力道。
因此,待帚齒打薄到跟模子一致時,彎度也一致了。
接下來就是削簽身,將模子放在竹條上,用刻刀劃出形狀,然后切除。
制成。
王葛快速收拾工具,端著筲箕去休息區東側。
五個匠役并排而坐揚名鼓的前方,鼓吏體型彪悍,豹眼盯著王葛,怪嚇人。
她也不知道該給哪個匠役,就挑中間的那個。此匠役將筲箕中兩個墨簽拿起,先疊放,大小輪廓、帚的彎度均一致;再數帚齒,數目一致。然后,他將筲箕一起遞給右側的匠役,此匠役核驗的程序一致。
此人驗過后,就算通過了。他問道“考生籍貫、姓名”
她口齒清晰揚聲“瓿知鄉、賈舍村、王葛。”
鼓吏猛的一掄鼓槌,匠工考試第一記揚名鼓響了。
咚嗡
鼓的尾音未落,鼓吏已經臉紅脖子粗的喊出“瓿知鄉、賈舍村、王葛過”
在他剛喊到“王”字時,遠處第二聲揚名鼓響了。
王葛心一哆嗦,連她都緊張,那些還未完成第一件仿制品的考生可想而知。
她掉頭就跑,和另個來交制品的考生匆匆交錯,她余光看見此人筲箕里的物件,感嘆此人運氣不錯,制的是竹笛,這物件鉆幾個眼就行了。
諸考生才挑揀過一輪,器物棚簡單的模子還有不少,一掃而視的就達三種。她仍記劉小郎告誡,拿到一個八棱制式的木棒,一端呈三角箭頭收縮,目測整體長度半尺。
這種器物其實是兵器,名“殳”。
真正制作殳時,是長桿、八棱頭為一體,不過這是在考試,為節約材料,只需要考生仿制此器的頭端。
當王葛再次將木板置于篋笥上,此區域的揚名鼓又響了,這是全場第三鼓。她迅速望一眼,卻不是剛才送竹笛的考生。
怎么回事